- 席金恩;张静;任晓岚;王斌;张澍文;
目的 了解2015—2023年甘肃省4类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为慢性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甘肃省国家监测点常住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平均增长速度、早死概率预测值,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及其95%CI分析趋势变化。结果 2015—2023年甘肃省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2.98%,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由428.56/10万上升到579.96/10万(AAPC=4.10%,95%CI:3.13%~5.07%,P<0.01),标化死亡率由487.07/10万下降到423.64/10万(AAPC=-2.57%,95%CI:-4.79%~0.30%,P<0.05);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由475.18/10万上升到637.51/10万(AAPC=3.65%,95%CI:2.35%~4.97%,P<0.01);女性粗死亡率由378.11/10万上升到519.91/10万(AAPC=4.24%,95%CI:3.29%~5.21%,P<0.01),标化死亡率由424.44/10万下降到350.49/10万(AAPC=-3.36%,95%CI:-5.73%~-0.93%,P<0.05);历年男性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从16.16%下降到13.35%(AAPC=-4.14%,95%CI:-5.78%~2.48%),男性从19.63%下降到15.70%(AAPC=-3.41%,95%CI:-4.93%~1.86%),女性从14.11%下降到8.55%(AAPC=-5.93%,95%CI:-9.33%~2.4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人群、男性和女性早死概率分别以2.36%、2.75%、6.07%的速度下降,预测2030年甘肃省4类主要慢病早死概率为11.30%。结论 2015—2023年甘肃省4类主要慢病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死亡率。
2025年05期 v.4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蔡星;申嘉丛;陈慧;马晓玲;李凡卡;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的全国心血管病监测点内,35~75岁常住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拟定更为精准且行之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防控策略给予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1年5月—2023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13 854名35~75岁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验开展心血管病高危筛查工作。采用SPSS 26.0软件开展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13 854人,检出3 183人、检出率22.98%。检出率男性(29.06%)高于女性(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348,P<0.001)。4种高危类型中,血脂异常型检出率最高(11.98%),血压高型、心血管病史型和WHO评估高风险型的检出率分别为7.46%、6.33%和1.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65~75岁、超重、肥胖、农民、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比例较高;应针对重点人群施行更有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居民心血管病事件发生。
2025年05期 v.40 7-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振鸿;林满治;张卓平;
目的 了解厦门市湖里区恶性肿瘤所致的疾病负担,预测恶性肿瘤死亡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系统收集2014—2023年厦门市湖里区恶性肿瘤死亡个案,计算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评价恶性肿瘤所致疾病负担;针对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进行分析;利用灰色模型GM(1,1)进行预测。结果 2014—2023年厦门市湖里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4 231例,总体死亡率124.27/10万,死亡率2016年最高(157.93/10万)、2021年最低(105.72/10万),以年均4.54%速度下降(AAPC=-4.54%;t=-4.450,P<0.05);男性标化死亡率(179.05/10万)高于女性(86.2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393,P<0.05);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年龄平均变化百分比为7.74%(AAPC=7.74%;t=5.332,P<0.05)。恶性肿瘤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数、减寿率、标化潜在减寿年数、早死概率和去病因期望寿命增长岁数均存在下降趋势。GM(1,1)预测2024—2026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早死概率上升,潜在减寿年数等疾病负担指标均下降。结论 厦门市湖里区恶性肿瘤防控措施有一定效果,但当前防控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早期诊断率,以进一步降低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
2025年05期 v.40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桂芳;严慧娟;陈睿妍;杨晶;陈志胜;迪丽娜尔·亚尔买买提;
目的 了解2009—2023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恶性肿瘤患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肿瘤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伊犁州肿瘤监测系统收集2009—2023年伊犁州居民恶性肿瘤监测资料,计算发病率、年度发病率和年度发病率变化百分比(AAPC)等指标,分析发病特征和趋势。结果 2009—2023年共报告恶性肿瘤患者19 000例、年均发病率45.65/10万、年均标化中标率41.93/10万、年均标化世标率41.37/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8,P<0.01)。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0~25岁组处于较低水平、75~80岁组达到高峰,15~50岁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50及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胃癌(t=4.401)、肺癌(t=5.882)、肝癌(t=4.749)、乳腺癌(t=8.622)和食管癌(t=3.228)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 伊犁州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和食管癌仍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男性和中青年女性人群是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群体;应对不同肿瘤类型采取早期筛查和有效治疗等综合性措施,以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
2025年05期 v.4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塞米拉·阿巴拜克热;夏荣香;林勤;热娜·吾斯曼;李杰;张明华;者炜;张玲;张妞妞;廖佩花;
目的 了解不同浓度饮用水砷暴露与血脂异常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砷暴露与高血脂发病相关机制及早期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新疆某县35~70岁的1 977名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生化检验,根据饮用水水砷浓度分为3组,采用方差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总胆固醇(χ~2=9.08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χ~2=9.028)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χ~2=35.809)的患病率在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χ~2=4.383)的患病率在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的高剂量组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χ~2=5.886)和低剂量组(χ~2=6.62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高剂量组患病率高于低剂量组(χ~2=8.83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低剂量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χ~2=23.030)、低于高剂量组(χ~2=20.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水砷含量会增加血脂异常的风险,低砷浓度暴露也会影响血脂水平;应加强饮水砷的治理,尽早干预饮水砷暴露,以预防血脂异常。
2025年05期 v.40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盛;赵贵雪;王金玉;
目的 掌握兰州市榆中县农村住宅室内苯系物污染情况及室内苯污染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室内苯污染的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兰州市榆中县连搭镇薛家营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户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住宅室内苯系物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对室内苯超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非采暖季苯、甲苯、二甲苯的检测点超标率分别为26.67%、0.00%、0.00%;采暖季苯、甲苯、二甲苯的检测点超标率分别为41.67%、2.5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采暖季窗户玻璃类型(χ~2=8.673)、做饭主要使用燃料(χ~2=25.422)、房屋是否发霉(χ~2=7.037)是住宅室内苯超标的影响因素(P<0.05)。采暖季房屋平均吸尘次数(χ~2=5.104)、过去一年是否购买家具(χ~2=3.640)、湿度(χ~2=3.133)是住宅室内苯超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房屋发霉是非采暖季室内苯超标的危险因素,OR和95%CI为1.234(1.090,1.609);过去一年内购买家具是采暖季室内苯超标的危险因素,OR和95%CI为9.286(1.387,62.180)。结论 兰州市榆中县农村室内苯和甲苯存在超标情况,房屋发霉是非采暖季苯超标的危险因素;过去一年内购买家具是采暖季室内苯超标的危险因素。
2025年05期 v.40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汪彩琴;袁宝明;
目的 了解陕西省某高校某学院一起水痘聚集性疫情特征和流行原因,为预防和控制高校水痘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搜索、实验室检测等,收集该学院2023年11月7日—12月10日水痘病例信息,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原因及分布特征。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12例,该学院罹患率为0.66%,发病年龄集中在18~20岁,发病高峰为11月19—21日和12月3—4日。大一学生罹患率高于高年级(大二、大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8,P<0.05)。有病例的3个班级共114名学生,水痘疫苗接种率55.26%,接种与未接种过疫苗的学生间水痘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9,P<0.05)。学生宿舍人均占有面积2.4 m~2,教室通风量为12.6 m~3/h·人,均未达到国家标准。结论 该起疫情具有双峰分布和“宿舍-教室”双中心传播的特点,流行原因为学生疫苗接种率较低以及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隔离不及时;建议学校降低教室和宿舍人员密度、增加通风量,加强高校水痘疫苗筛检及补种工作,强化传染病监测与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防止疫情扩散。
2025年05期 v.40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热纳·吾斯曼;阿斯亚·阿西木;马伟乾;阿布都沙拉木·牙生;尹哲;张艺;
目的 了解新疆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公卫规培)学员的学习倦怠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优化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4年在公卫规培基地培训的所有学员,利用《学习倦怠量表》开展现场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学员50人,学习倦怠总体得分为39~95分,平均(69.88±11.34)分,其中36人属中重度学习倦怠、占72.0%。不同学历、专业背景和规培性质的学员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硕士学历、预防医学专业和非脱产学员的总得分均较高。规培性质为脱产(2年)是学员中重度学习倦怠的危险因素(OR=7.342,95%CI:1.554~34.681)。结论 新疆公卫规培学员学习倦怠程度较严重,高学历、预防专业和非脱产培训是高危因素;建议完善脱产培训机制,优化课程安排,加强心理疏导。
2025年05期 v.40 34-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欧尼尔·德力格;董梦真;郝俊晖;冯雷喜;然衣拉·乌买尔;穆克戴丝·艾合买江;阿卜杜艾力·阿提拜克;胡晓远;
目的 掌握新疆传染病区域化应急分队(简称区域队)建设现状,了解区域队卫生应急能力影响因素,为新疆区域化联防联控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提高区域队队员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卫生应急人员应急能力评估问卷,对新疆14个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域队204名队员进行调查,以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新疆区域队包含东疆分队31人、占15.20%,南疆分队72人、占35.29%,北疆分队101人、占49.51%,北疆分队队员30岁及以上占比较高(χ~2=16.009,P<0.05);东疆分队、南疆分队、北疆分队队员传染病应急能力总得分分别为(65.60±14.50)分、(71.02±11.97)分、(71.86±9.75)分,应急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北疆分队在传染病应急组织体系建设(t=3.785)、应急队伍建设(t=6.788)、监测预警能力(t=5.291)方面较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疆区域化分队整体参加过传染病应急处置工作的队员应急能力得分较高(t=4.590,P<0.05)。结论 新疆区域队队员分布呈现年轻化趋势,队员的职称、学历需进一步提升,专业构成有待优化,新疆不同区域分队之间应急能力不均衡;建议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新疆区域联防联控协作,以提高新疆整体传染病防控综合能力。
2025年05期 v.40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然衣拉·乌买尔;赵玉花;艾孜尔·阿卜杜热合曼;穆克戴丝·艾合买江;冯雷喜;董梦真;甫尔哈提·吾守尔;胡晓远;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边境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跨境传染病卫生应急能力现状,为完善边境地区跨境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乌鲁木齐、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属地的15家疾控中心及其相关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法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15家疾控中心,其中地(州、市)疾控中心3家、占20.0%,县(市、区)疾控中心12家、占80.0%;共调查卫生应急工作人员713人。15家疾控中心均制定传染病风险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与培训,且储备卫生应急物资;卫生应急装备储备率≥70%的疾控中心仅2家。人员应急能力得分率为73.2%;信息沟通与部门协作能力得分率最高,为86.2%,应急队伍建设情况的了解最低,为67.6%。结论 新疆边境地区的疾控中心跨境传染病卫生应急能力尚待提高;应重视制度建设,明确应急部门责任分工,坚固多部门协作机制,提高跨境传染病主动监测敏感性,从而健全跨境传染病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2025年05期 v.40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麦维兰江·阿不力米提;古力米娜·阿布力米提;阿不都克里木·塔瓦库力;
目的 了解2014—2023年喀什市肺结核疫情流行特征,为优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喀什市肺结核登记病例信息,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分布特征。结果 2014—2023年累计登记肺结核病例13 964例,年均登记发病率219.87/10万,其中2014—2018年呈上升趋势(趋势χ~2=350.421,P<0.05),2018年后呈下降趋势(趋势χ~2=285.162,P<0.05)。登记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χ~2=6.980,P=0.008),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 837.620,P<0.05),65岁~组、55岁~组和75岁~组的登记病例数均较多,共占66.2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2.78%。登记发病数前3位分别为浩罕乡、乃则尔巴格镇、伯什克然木乡。结论 喀什市肺结核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区域性、老年人和农民高发的问题较突出;应持续强化重点地区、老年人群的主动筛查,提高“集中服药+营养早餐”管理质量,有效防控结核病疫情蔓延。
2025年05期 v.40 47-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宋开莲;杨保朝;李祥;渠景连;
目的 了解2022年黔西南州鼠疫监测结果,为鼠疫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黔西南州监测点鼠疫疫情报告、动物鼠疫监测及工作总结等资料,分析全州鼠疫疫情资料。结果 2022年黔西南州无鼠间鼠疫和人间鼠疫流行,未检出鼠疫耶尔森菌及鼠疫F1抗体;室内布笼14 999个,捕鼠564只、鼠密度3.76%,其中黄胸鼠291只、黄胸鼠密度1.94%;野外布夹14 982个,捕鼠366只、鼠密度2.44%,其中黄胸鼠80只、鼠密度0.53%;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常见鼠种为褐家鼠、斯氏家鼠;鼠体蚤指数0.90,优势蚤种为印鼠客蚤,常见蚤种为缓慢细蚤和不等单蚤。结论 2022年黔西南州优势鼠种和优势蚤种与各常见种构成比例相对稳定,全州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活动状态处于静息期,但州内部分鼠疫疫源地毗邻地区黄胸鼠密度较高、鼠体印鼠客蚤指数较大,仍然存在发生鼠疫的风险;应加强鼠疫疫源地及其毗邻地区的鼠疫监测,尽早发现动物鼠疫疫情,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阻断动物鼠疫波及人间。
2025年05期 v.4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光璋;管佳敏;章银波;夏雅红;陈棕棕;刘丹丹;
目的 了解2022—2024年杭州市富阳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完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辖区内280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检测,描述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共检测手足口病样本280份,阳性156份、总阳性率55.71%,不同年度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05);发病年龄1~15岁,且年龄≤5岁的儿童占57.14%,不同年龄组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80,P<0.001);各月发病分布呈多峰状,6月和7月为高峰月。柯萨奇病毒A16型、柯萨奇病毒A6和柯萨奇病毒A10型占比分别为47.44%、35.90%和2.56%,其他肠道病毒占14.10%,不同年度CA16的感染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572,P<0.001),2024年仅见CA16感染,不同年度CA6的感染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8,P>0.05),不同年度其他肠道病毒的感染构成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05),CA10型感染仅见于2023年。结论 2022—2024年杭州市富阳区手足口病呈春夏高发态势,且患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具有人群聚集性,且病原谱复杂多变;应针对高发人群进行重点宣传教育,同时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加大监测力度,以有效防止手足口病的流行。
2025年05期 v.40 55-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田克卿;袁梅枝;孙炎斌;肖林;赵冰;余婉琴;
目的 了解荆州市孕妇碘营养状况,为科学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库来源于2017—2024年荆州市孕妇碘缺乏病监测结果,采用孕妇尿碘含量中位数、盐碘含量中位数及合格碘盐食用占比评价孕妇碘营养状况。结果2017—2024年荆州市孕妇食用盐碘含量中位数为24.7 mg/kg,合格碘盐食用占比为94.8%(6 070/6 400)。2017—2024年荆州市孕妇尿碘含量中位数为161.5μg/L。其中,2 745名孕妇尿碘值<150μg/L,占45.0%;1 888名孕妇尿碘值在150~249.9μg/L之间,占31.0%;1 146名孕妇尿碘值在250~499.9μg/L之间,占18.8%;321名孕妇尿碘值≥500μg/L,占5.3%。新冠疫情严管期(2020—2021年,94.2%)荆州市孕妇合格碘盐食用占比较疫情前(2017—2019年,95.7%)下降(χ~2=4.486,P<0.05),疫情常态期(2022—2024年,153.8μg/L)荆州市孕妇尿碘含量中位数较严管期(2020—2021年,167.9μg/L)下降(H=15.923,P<0.05),疫情常态期(2022—2024年,23.8 mg/kg)荆州市孕妇盐碘含量中位数均较严管期(2020—2021年,25.7 mg/kg)下降(H=170.025,P<0.05)。结论 2017—2024年荆州市孕妇碘营养水平总体基本处于适宜状态,个别地区存在摄入不足风险,新冠疫情发生后荆州市孕妇碘营养水平存在下降迹象。建议持续开展孕妇碘营养水平监测,做好正确储存碘盐、科学烹饪避免碘挥发等碘缺乏病防治健康知识宣传,针对重点地区强化开展孕妇碘摄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措施。
2025年05期 v.40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汪楚佳;廖伟灿;徐宝川;
目的 了解近年来福建省安溪县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8—2023年安溪县报告的登革热病例相关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分布特征。结果 2018—2023年安溪县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95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占93.68%,病例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地区。发病高峰为6—10月,占78.95%。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男女性别比为2.96∶1,职业以务工人员和个体户为主、占77.90%。首次报告单位以县级以上医院为主、占87.37%。从发病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3.83 d。结论 近年来安溪县登革热疫情以境外输入性为主,20~49岁男性中青年为高危人群,首次就诊于国外医疗机构的病例确诊时间较长;建议加大节假日前后的疫情防控力度,加强入境检疫工作。
2025年05期 v.40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马亭亭;张媛媛;李卫华;王立友;李欣悦;齐晨阳;张蕊蕊;史清松;
目的 了解德州市9~18岁学生近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2023年选取德州市11个县(市、区)的9~18岁学生开展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5 683名中小学生,总体近视检出率为74.6%;近视检出率城区高于郊县(χ~2=20.688,P<0.001),女生高于男生(χ~2=182.851,P<0.001),且随学段升高呈现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定期调整课桌椅高度、课间以户外活动为主、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经常/总是超过一尺、手指经常/总是距离指尖一寸是中小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女生、在校不做眼保健操、经常/总是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近距离用眼时间≥15 min休息一次、父母近视是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 德州市9~18岁学生近视检出率仍较高,应高度关注当地中小学生的近视防控工作;建议重点加强课桌椅动态调节机制、增加户外活动时长、培养正确读写姿势和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等干预措施。
2025年05期 v.40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灵强;刘倩;刘海龙;
目的 分析2019—2023年庆阳市镇原县学生近视检出结果及变化趋势,比较不同性别和学段近视率差异,并探讨户外活动时间、用眼环境和习惯及父母近视等因素对视力的影响,为制定当地学生近视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镇原县城乡不同区域学校中随机抽取样本,按照镇原县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项目方案开展学生常见病监测及健康影响因素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双人双录入,利用SPSS 29.0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卡方(趋势)检验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2019—2023年镇原县学生总体近视率分别为52.67%、51.64%、51.69%、57.17%、55.20%,呈波动上升趋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近视率随学段增加而升高,女生近视率显著高于男生(χ~2=49.4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保健操(OR=0.724)、户外活动(OR=0.684)、正确读写姿势(OR=0.776)、增加白天户外活动时间(OR=0.653)为近视保护因素(P<0.05);家长不提醒读写姿势(OR=1.472)、父母近视(OR=2.835)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 镇原县学生近视问题严重,并且近视率呈上升趋势,县教育局应高度重视,从增加学生在校眼保健操次数、增加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课间多到户外活动、家长应经常提醒孩子的读写姿势、学生读写时眼睛要离书本至少超过一尺等方面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进行健康干预,将近视防控年龄关口前移,重视女生视力健康问题。
2025年05期 v.40 72-7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艾山江·哈得尔;艾科拜尔·尼扎木;才丽格尔;艾尔肯·塔西铁木尔;
目的 了解5种常用化学消毒剂对金属的腐蚀强度。方法 选取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和双链季铵盐低温消毒剂各2种,采用金属腐蚀性试验方法,观察其对碳钢、铜、铝和不锈钢4种金属的腐蚀强度。以腐蚀速率(R)作为评价指标,R值<0.010 0,判定为基本无腐蚀;R值为0.010 0~0.100 0,判定为轻度腐蚀;R值为0.100 0~1.000 0,判定为中度腐蚀;R值>1.000 0,判定为重度腐蚀。结果 有效浓度为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对碳钢片、铜片和铝片的R值均>1.000 0,对不锈钢片的R值<0.010 0。有效浓度为1 000 mg/L的过氧乙酸消毒剂对碳钢片和铜片的R值均>1.000 0,对铝片的R值为0.100 0~1.000 0,对不锈钢片的R值均<0.010 0。有效浓度为7.5%的国产过氧化氢消毒剂对铜片和铝片的R值均为0.100 0~1.000 0,对碳钢片的R值为0.010 0~0.100 0,对不锈钢片的R值<0.010 0。有效浓度为500 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对碳钢片和铝片的R值均为0.100 0~1.000 0,对铜片的R值为0.010 0~0.100 0,对不锈钢片的R值<0.010 0。不同有效浓度的双链季铵盐低温消毒剂在-20℃环境下,对碳钢片、铜片、铝片和不锈钢片的R值均<0.010 0。结论 除双链季铵盐低温消毒剂外,其他4种消毒剂对碳钢、铜、铝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对不锈钢基本无腐蚀;其中过氧化氢腐蚀强度较低,二氧化氯中等,过氧乙酸和含氯消毒剂最高。
2025年05期 v.40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任小丹;刘文亮;秦兵莲;苟舞;刘洋;
目的 了解2024年新疆哈密市腹泻症候群病例的病原菌构成,掌握当前流行病原菌变化趋势,为细菌性腹泻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支撑。方法 收集2024年哈密市哨点医院腹泻症候群患者粪便样本320份,开展多病原核酸检测和传统分离培养,并描述分析结果。结果 共检测粪便样本320份,核酸阳性200份、阳性率62.50%,分离出致病菌74株、分离率23.12%。核酸阳性率居前三位的为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25.93%)、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15.62%)和艰难梭菌(12.50%)。艰难梭菌在60岁及以上组感染率较高(16.08%)。结论 哈密市腹泻症候群病原菌以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艰难梭菌为主,且老年人群为艰难梭菌感染高风险人群;建议加强食品/水源卫生监管,并在医疗机构重点开展老年人群艰难梭菌感染监测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2025年05期 v.40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楠;张雪杰;杜鹏程;
目的 掌握2021年开封市空气污染(雾霾)特征污染物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成分差异。方法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选择开封市龙亭区和祥符区建立监测点,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根据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与防护工作手册方法,检测5种水溶性离子(F~-、Cl~-、NO_3~-、SO_4~(2-)、NH_4~+)的质量浓度,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 监测数据显示PM_(2.5)水溶性离子中NO_3~-占比最大、为48.94%,SO_4~(2-)和NH_4~+占比为24.23%、23.54%。3种离子共占PM_(2.5)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96.71%,PM_(2.5)中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数据显示,12月最高为63.92μg/m~3;8月最低为7.65μg/m~3;其次是1月和3月较高,分别为45.43μg/m~3和46.08μg/m~3。NO_3~-和NH_4~+相关性系数为0.948;Cl~-和F~-、NO_3~-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0.786。2021年四季中PM_(2.5)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在冬季最高为145.15μg/m~3,夏季最低为37.80μg/m~3;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F=8.874,P<0.05);NO_3~-、NH_4~+和Cl~-质量浓度在夏和冬季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NO_3~-(F=9.509,P<0.05),NH_4~+(F=5.744,P<0.05),Cl~-(F=21.902,P<0.05),SO_4~(2-)质量-浓度在四季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021年1月22日和1月25日雾霾天气中PM_(2.5)中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127.87μg/m~3、93.92μg/m~3均远高于非雾霾天气,与非雾霾天存在显著性差异(t=5.854,P<0.05)。2021年开封市PM_(2.5)中[NO_3~-]/[SO_4~(2-)]平均质量浓度比值为2.02,雾霾天开封市[NO_3~-]/[SO_4~(2-)]质量浓度比值增加为3.56。结论 2021年开封市空气污染(雾霾)特征污染物PM_(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成分为NO_3~-、SO_4~(2-)、NH_4~+;其中NO_3~-和NH_4~+相关系数高达0.948,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不同季节的PM_(2.5)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存在差异,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其中12月污染最为严重,而SO_4~(2-)质量-浓度在四季中变化不明显。在雾霾天气中PM_(2.5)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远高于非雾霾天气,其中[NO_3~-]/[SO_4~(2-)]质量浓度比值>1,表明流动源的影响更为显著。
2025年05期 v.40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静;李欣悦;史清松;齐晨阳;王楷;褚遵华;
目的 了解近年来德州市市售蔬菜农药残留(简称农残)污染状况及膳食摄入风险水平,为蔬菜生产过程中合理用药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2021—2023年在德州市的11个县(市、区)的商店和农贸市场采集蔬菜样品,检测7类64项农药。评估检出农残样品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结果 2021—2023年共检测蔬菜样品440份,农残检出率为37.05%,32种农药均有检出;超标率为0.68%,超标农药为氧乐果和噻虫嗪;氧乐果的慢性摄入风险(%ADI)和急性摄入风险(%ARFD)均高于100.00%,其他农药的%ADI和%ARFD均低于100.00%。结论 2021—2023年德州市市售蔬菜存在一定程度的农残污染,且有高毒农药超标。建议加大对菜农的健康教育力度,提高菜农科学用药意识,确保科学用药;加大职能部门对农药违规使用的监管力度。
2025年05期 v.40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洪臣熙;
目的 监测福建省部分区域市售水产品丁香酚残留水平(2022—2024年),构建风险预警模型,识别物流环节违规使用风险,为水产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2024年,在福建省宁德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南平市、三明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农贸市场和商超随机采集不同种类水产品172份,使用UPLC-MS/MS联用技术检测其丁香酚残留量。结果 172份样品中丁香酚共检出100份,检出率58.14%,检出浓度范围1.2~19850.0μg/kg。其中2022年检测50份,检出31份,检出率62.00%;2023年检测80份,检出32份,检出率40.00%;2024年检测42份,检出37份,检出率88.10%,不同年份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χ~2=26.608,P<0.05)。按不同物种分类,鱼类、虾类、蟹类、其他(黄鳝,泥鳅)的检出率分别为77.88%、42.11%、5.56%和13.64%,不同物种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χ~2=58.447,P<0.05)。按地域划分沿海城市(宁德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与内陆城市(南平市、三明市),其检出率分别为64.55%和46.77%,不同地区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5)。结论 经风险评估表明,成年女性、男性、孕妇及乳母的丁香酚ADI值最高仅为3.31×10~(-2) mg/(kg·bw),显著低于国际安全阈值,由于目前国内暂无丁香酚等鱼用麻醉剂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福建省市售的水产品存在广泛滥用丁香酚的现象,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并制定相应法律法规。
2025年05期 v.40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