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BULLETIN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A)

  •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研究——Ⅱ.牛、羊、猪三种布鲁氏菌光滑型菌株外膜蛋白SDS-PAGE图谱的比较

    武素怀,姜淑贤,尚德秋,李兰玉

    用两性离子去污剂(Zwittergent 3-14)从牛、羊、猪三种布鲁氏菌不同生物型的光滑型菌株中提取外膜蛋白并进行了SDS-PAGE图谱的比较。发现三种布鲁氏菌光滑型菌株的外膜蛋白在电泳谱型上有极为相似的共同规律:即在大于97.4kD、28~31kD以及小于28kd的三个分子量区段内有着一致的谱带;除此,羊种和猪种布鲁氏菌的外膜蛋白在42.7kD附近有共同的谱带,而牛种布鲁氏菌的外膜蛋白却无。分子量大于97.4kD的一组外膜蛋白在SDS系统中经热解聚后变成一组分子量较小(约为31~42.7kD)的谱带,而该组谱带类型在牛、羊、猪三种布鲁氏菌的光滑型菌株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种的特异性。

    1991年01期 1-4+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4 ]
  •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研究——Ⅲ.牛种、羊种布鲁氏菌非典型株外膜蛋白SDS—PAGE图谱的特点

    武素怀,姜淑贤,尚德秋,李兰玉

    牛种、羊种布鲁氏菌非典型株的菌细胞经机械方法破碎、酶解后用两性离子去污剂提取其外膜蛋白并与光滑型菌株的相应成分进行SDS-PAGE图谱比较,发现两种类型的菌株外膜蛋白图谱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即布鲁氏菌光滑型菌株所共有的谱带,非典型株也全具备),但非典型株与光滑型菌株不同的是分子量大于97.4kD的热修饰蛋白电泳谱带发生丢失现象:即这一组的谱带除一条明显变宽外,其余着色变浅或基本消失,当热修饰蛋白在高温SDS系统解聚成单体后,其电泳谱带牛种菌两种类型的菌株基本一致,但对羊种菌非典型株的单体却明显增加了两条谱带,以此显示与光滑型菌株的不同。

    1991年01期 4-6+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布鲁氏菌感染机体抗独特型抗体测定——机体免疫调节作用初探

    马恒之,田素梅,夏雅娟

    通过对93例布病患者和12只实验性布鲁氏菌感染家兔的血清测定,均检出了抗独特型抗体(Anti-Idotype):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抗独特开型抗体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症状缓解期病人的Anti-Id所占阳性比例较大。以抗布鲁氏菌多克隆抗体血清免疫家兔,制备了抗独特型抗体,通过特异性、交叉性和抑制性试验证明,所制备的抗血清,即是抗独特型抗体,为进行免疫调节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1991年01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9 ]
  • 氟与酪氨酸酚羟基成氢键作用的量子力学计算

    李健学,张国高,张艳明

    用全略微分重叠法对酪氨酸等6种分子体系进行了量子力学计算。所得的分子总能量、电子总能量、前线轨道本征能量等能量指数和原子净电荷、Mullinken重叠集居数、Wiberg键级等结构指数证实了实验研究的结果,即氟易与酪氨酸酚羟基形成氢键,甚至破坏蛋白质分子中原有的O…HO(?)R,形成更稳定的F…HO(?)R,导致蛋白质分子构象的改变。结果还表明,氟与酪氨酸酚羟基形成氢键后,使碘分子在邻位的亲电取代反应减弱,从而干扰甲状腺素的生物合成。

    1991年01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7 ]
  • 硒、锰对大鼠全血及组织中硒、锰水平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周葆初,曾绍娟,董国淑,赵翠萍,徐柏芬,冯桂英,车承波

    本文以干酪素及蔗糖作主要成分构成合成饲料,观察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硒、锰含量对大鼠体内硒、锰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硒组的全血、心肌、肝脏、肾及毛中的硒含量均显著低于常硒组。全血、心肌及肝脏的GSH-Px活性也明显受饲料硒含量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喂富锰饲料的大鼠其全血、肝脏及心肌锰含量与常锰组相当,因此,饲料锰含量对大鼠组织硒含量及GSH-Px活性也无明显的影响。提示锰对大鼠体内硒含量及GSH-Px活性的影响是复杂的,它可能受到饲料组成及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明显影响。

    1991年01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0 ]
  • 铅与氟联合作用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李达圣,肖邦良,董奇男,李寿祺,詹承烈

    雄性SD大鼠分为四组:Ⅰ(A1),Ⅱ(F),Ⅲ(Al∶F=2.3∶1)和Ⅳ(Al∶F=1∶2.3)。一次经口灌胃后观察到,Ⅰ与Ⅲ组动物均出现铝中毒常见的眼眶出血症状,且死亡时间分布相似,表明高铝低氟摄入时有大量Al吸收产生铝毒性。应用改良等效线法评价联合作用性质,显示两种比例铝和氟均为拮抗作用,但Ⅲ组拮抗作用明显低于Ⅳ组,提示铝抗氟毒性作用并不随铝量增加而增强。

    1991年01期 20-2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8 ]
  • 过量碘在母鸡体内分布状况实验研究

    王连方,王生玲,张玲,王新中

    <正> 各种补碘措施在病区已广为使用,但对于补碘后碘在体内分布状况研究的尚少。我们用不同碘剂、不同途径给产蛋鸡以大剂量碘以探讨补碘后碘在机体内分布状况,寻找其规律,用以指导防治工作。

    1991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0 ]
  • 三氧化二砷对兔心乳头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倩虹,具达

    As_2O_3对兔心乳头肌具有强烈的负性肌力作用,能提高其兴奋性,延长功能不应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窦房结-右心房自律性。结果提示:As_2O_3可能通过影响Ca~(++)、K~+而使心肌功能受损。

    1991年0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吡喹酮对NIH小鼠体内原头节及不同发育期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组织学观察

    杨元清,吴嘉彤,张超威,焦佩英,肖树华,柴君杰,张文林

    为观察吡喹酮对NIH小鼠体内不同发育期细粒棘球绦虫幼虫的作用,故在感染原头节后当天、14、30、60、120及240天,给NIH小鼠以吡喹酮500mg/kg/d×14治疗,结果表明,该药对原头节的效果,以感染当天给药的最好,与感染后14天给药的相比较,P<0.01;对细粒棘球蚴的作用,以感染后30天及60天的较好,与感染后120及240天的相比较,P均<0.005,但在感染后30天与60天给药组间,则无明显的差别。

    1991年01期 31-34+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Ⅳ.白蛉自然感染的前鞭毛体接种小鼠后的无鞭毛体亚显微结构

    沈炳贵,管立人,许永湘

    从克拉玛依大沙鼠洞内捕集蒙古白蛉和安氏白蛉,分离出自然感染的利什曼前鞭毛体,皮下接种BALB/c小鼠,4个月后切小块组织进行亚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来自上述两种白蛉体内的原虫与大沙鼠耳组织内分离出来的利什曼原虫在形态上甚为一致,从而推测以上两种白蛉是当地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

    1991年01期 35-37+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2 ]
  • 碘缓释器-~(125)I的释放研究

    林津,林法福

    本文利用放射性~(125)I研究了碘的缓释装置-“碘缓释器”,对碘的动态释放速度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不同浓度盐水调和的水泥释放板,碘离子都可缓慢透过。碘缓释器内~(125)I透过释放板到水溶液内的速度是:第一周平均每天释放速率为4.35%~5.18%,第二周为1.06%~1.45%,第三周为0.44%~0.60%,第五周以后为0.2%~0.15%。并将释放板透过速度与中国军事科学院研制的“碘砖”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碘缓释器是一种更适用于在新疆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补碘装置。

    1991年01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0 ]
  • 930型荧光光度计测定人群头发中微量元素硒

    周凯

    采用930型荧光光度计测定人群头发中微量元素硒,其仪器条件为:激发光滤片360~#,荧光滤片530~#,灵敏度3档,满度3~9圈。重复性好,灵敏度较高,符合微量分析要求。

    1991年01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豚鼠接种螨类后的肺部病变和五种螨致病性的比较观察

    陈兴保,张世馥,孙新,胡守锋,姚敏,郭从陆

    本文报道螨类接种于豚鼠气管后引起的肺部病变,并比较了5种常见贮藏螨(椭圆食粉螨、纳氏皱皮螨、粉尘螨、腐食酪螨、粗脚粉螨)的致病性。发现接种螨后6天豚鼠肺部已形成典型的结节性病灶,结节圆锥形呈淡黄色,直径1~5mm;镜下病灶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周围炎,肺实质内有明显的异物肉芽肿形成,炎症在螨类接种于豚鼠20天时,肺部未见嗜酸粒细胞浸润,但30或40天时则出现明显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细支气管周围小动脉受到损害,部分小动脉内可见到螨体残骸。在实验室分别培养了环境中常见的5种螨,并分别接种于5组豚鼠的气管,结果证明这5种螨具有相似的致病性。上述事实说明豚鼠可作为研究肺螨病的适宜动物模型。

    1991年01期 42-45+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2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9 ]
  • 对新疆洛浦县农业区1972年人间鼠疫流行的回顾剖析

    滕云峰

    在新疆洛浦县玉龙喀什乡(约N37°07′,E80°)平原农业区,1972年7月15日~9月12日发生一次人间鼠疫流行。共发病27人,女18人,男9人。年龄在1.5~92岁之间,20~60岁者占15名。腺型19人,肺型4人,败血型4人,共病死12人,治愈15人。从4名病人体内分离出鼠疫菌,7名病人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当时对此次流行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未能查明。有人推测是从毗邻平原荒漠鼠间鼠疫传入的。有人认为是昆仑山地旱獭(Marmota hymalayana)鼠疫传入的。经过1973年的调查,在昆仑山地查出了旱獭鼠疫疫源地。1973~1988年期间,虽然对洛浦一带平原荒漠进行多次调查,但均未查到鼠疫阳性材料。根据1972年以来的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认为:1972年玉龙喀什乡人间鼠疫流行,是首发病人在昆仑山地(约N36°11′,E79°42′)被染疫旱獭染疫后,返回农业区发病、同时感染了室内游离蚤(Pulex irritans),染疫的游离蚤再去感染接触者所引起的。亦即通过人→蚤→人的传播途径使疫情蔓延开来。由于当时采取了疫区处理措施,从而控制了疫情流行。

    1991年01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3 ]
  •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新疆出血热病毒自然疫源地的发现

    冯崇慧,白旭华,刘宏斌,李凡,顾媛

    1990年4月下旬我们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荒漠地区,从采集的亚洲璃眼蜱(Hyalomm asiaticum asiaticum)中分离到2株可引起乳鼠发病和在细胞培养中复制的病原。经血清学鉴定,包括交叉补体结合,间接免疫荧光和抗新疆出血热McAb(14B_7株)致敏血球的RPHA和RPHI试验证实为新疆出血热病毒。并采集了在荒漠牧场中放牧的羊群血清148份及放牧人员血清21份。用新疆出血热McAb RPHI法从羊血清中查到抗体阳性血清107份(72.3%)人群血清抗体阳性者2份(9.5%)。 上述结果首次证实了新疆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地带存在新疆出血热病毒的自然疫源地,该地区是北疆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地区和石油工业的新开发区,也是北疆主要的冬季牧场。

    1991年01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92 ]
  • 碘缓释器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近期效果观察

    林法福,林津,孙玉珍,沙尼亚,蒋继勇,王生玲,高健民

    作者鉴于新疆少数民族家家户户使用盐罐,用当地岩盐饱和溶液烹调饭菜,不食用碘盐的风俗习惯,研制了碘缓释器。经在吐鲁番地区的葡萄沟乡葡萄大队的实验观察,向盐罐内投放碘缓释器半年后,盐溶液内含碘7.98μg/ml。调查统计每人每天消耗盐溶液31.45ml,平均每人每天可摄取碘250.97μg。防治半年,地甲病患病率由原来的60.31%,下降为35.69%(x~2=81.5,P<0.001),近期有效率达26.0%,治疗率达24.2%,24小时甲状腺吸碘率由原来的49.53%±21.13%,下降为31.79%±12.69%,尿碘值由84.34μg/g-cr基础值,一月后升高到394.00±4.84μg/g-cr(t=5.0,P<0.001)。半年后仍维持在133.16±2.06μg/g-cr水平。近期防治效果表明:碘缓释器简便可行,是新疆地区有效的辅助补碘方法。

    1991年01期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9 ]
  • 新疆奎屯市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八年达标

    范小泉,蒋敏,姜新民,李晓玲,于忠贤,尹新胜,张文芳,吴通华

    <正> 新疆奎屯市位于奎屯—乌苏山前倾斜平原的上部,地下饮用水含碘量为6.01±3.84μg/L,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1982年我们曾对奎屯市中小学校7~14岁中小学生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居民进行了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调查。学生受检人数6747人,甲状腺肿大人数4215,肿大率为62.47%;居民受检人数3209人,患病人

    1991年01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 湖北省郧阳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流行区环境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

    杨江林,周国宏,龙际银,顾锡坤

    本文报告了湖北省郧阳地区地甲病、地克病病区与非病区粮食、蔬菜和饮水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结果。病区环境锌、铜含量显著低于非病区,这与病区人群头发分析结果相一致,表明病区人群锌、铜摄入不足。对微量元素与地甲病、地克病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锌、铜等微量元素在该病的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

    1991年01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9 ]
  • 甘肃省成县黄渚乡地方性克汀病的临床研究

    高林,汤文章,吴纬,刘永明,赵萍,张俊,李涛,闫升,薛如璇,薛荣

    本文报道对地方性克汀病患者进行了临床神经病学检查,包括传统的椎体神经系统检查,而且注意检查了椎体外系统,特别对智力功能做了比较精细的研究。同时观察了垂体甲状腺功能,结果表明克汀病组血清T_4值较正常对照组低而TSH值高(P<0.05)。血清hGH空腹值两组无差别,但用左旋多巴兴奋后60分钟及90分钟值克汀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运用左旋多巴刺激试验证实地方性克汀病人垂体人类生长激素储备功能差,是一个新发现,有利于对碘缺乏病史深入地研究。

    1991年01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6 ]
  • 青海省碘缺乏病区7~16岁儿童青少年碘代谢和垂体-甲状腺功能的研究

    顾玉海,王振华,刘松仑,王秦宁

    本文对青海省碘盐防治十年后的碘缺乏病区7~16岁儿童青少年进行了碘代谢和垂体-甲状腺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尿碘与TSH及T_4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病区尿碘均值为110.22±90.40μg/L,说明病区人群的缺碘状态已得到基本纠正。但病区存在有一部分尿碘值低于正常值以及亚临床甲低的人群,提示该部分人群还处在摄碘相对不足的状态,应给予碘剂治疗加以纠正。

    1991年01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5 ]
  • 青海高原碘缺乏病区轻度智力落后儿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刘建立,王振华,李勇,金成恩

    本文运用临床诱发电位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长期居住于青海高原碘缺乏病区的167名轻度智力落后儿童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有23例儿童(占13.8%)BAEP异常,且以听神经尤其耳蜗部的损伤为主(14/23),同时也存在着蜗后性(主要为脑干部)的损伤(8/23)。碘盐普及前出生的轻度智力落后者和BAEP异常者较碘盐普及后出生者明显的多,表明与碘缺乏有着密切的关系。BAEP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简称亚克汀)的诊断上。

    1991年01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碘缺乏对人群智力影响的研究

    谢展华,袁江兵,叶少兵,文国新,艾尔肯,梁书昌,李建新,赛力汉

    对乌鲁木齐地甲病轻、重病区和非病区的8~12岁1664名儿童进行了智力测验,重病区儿童智商为72.84,轻病区为77.97,非病区为88.65。智力落后者重病区占35.95%,轻病区占20.95%,非病区占5.60%。经补碘后重病区儿童智商可提高11.79。用选择反应时试验,重病区错误次数在6次以上者占32.80%、10次以上占36.80%,明显多于非病区儿童。

    1991年01期 76-7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检验在大骨节病诊断中的初步探讨

    宁同瑞,文海,唐艳萍,李淑邦

    本文报告了对青海省班玛大骨节病区儿童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KP)检验结果:(1)阳性率,西宁市与班玛非病区无显著性差异,而与轻、中、重病区有显著性差异;非病区与重病区有显著性差异。(2)活性积分,西宁市与非病区、轻病区无显著性差异,而与中、重病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非病区与重病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不同性别的中性粒细胞AKP的阳性率与活性积分均无差异。(4)各病区有X线改变和无X线改变的阳性率和活性积分虽尢显著性差异。但都表现为X线改变组偏低,说明大骨节病区的儿童成骨过程较迟缓。

    1991年01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青海省东部新生儿TSH水平观察

    王振华,顾玉海,张建婷,李全乐

    <正> 自七十年代初,Klein,Dussault等,首次检测新生儿的甲状腺素(T_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以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下称甲低)症以来,许多国家已把T4、TSH作为发现和诊断这种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的可靠指标列入常规检查项目。WHO和VNICEF尤为重视在缺碘性疾病(IDD)流行区积极倡导应用,以评价碘预防规划的成效,监测新生儿甲低症的出现频率和人群碘缺乏疾病的流行趋势。1987年以来,我们在青海省东部进行了新生儿先天性甲低筛查,观察了TSH水平。

    1991年01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7 ]
  • 碘缺乏地区6~12岁儿童智力发育情况调查

    高林,汤文章,吴纬,赵萍,张俊,李涛,刘永明,闫升,薛如璇,薛荣

    <正> 近年来,国内外的调查研究表明,碘缺乏不仅可以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下称地甲病和地克病),而且影响儿童青少年智力发育。1987年和1988年我们在调查成县黄渚乡地甲病和地克病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考察碘缺乏地区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程度,对该病区181名6~12岁的儿童进行了智力测定,同时也对邻近徽县伏镇乡210名6~12岁儿童进行了同样的智力测定做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991年01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6 ]
  • 新疆奎屯市2285名中小学生智力调查报告

    范小泉,蒋敏,刘宝海,韩勤

    <正> 为了解缺碘性疾病地区补碘后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我们于1988年3~6月对新疆奎屯市9所中小学校的6~15岁汉族儿童进行了智力抽样调查。 一、一般情况 奎屯市属于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补碘前水碘为6.01±3.84(μg/L),居民尿碘为22.42±1.82(μg/克肌酐),1982年我们调查时居民地甲病患病率为39.79%,7~14岁中小学生地方性甲状腺肿肿大率为62.47%。同年对人群进行了大

    1991年01期 88-8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应用多极广义模糊综合评判分析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程度

    师建国,刘长益,赵宗贤

    <正> 有人曾用模糊综合评判初步分析了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程度。影响饮水型氟中毒的流行因素很多,氟中毒的临床表现差异也很大,而X线的改变与临床表现又往往不相吻合。为了对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程度作出合理的评判,本文试用广义模糊算子和多极综合评判模型对定边县东关村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程度进行了研究。

    1991年01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 防治前后青少年布鲁氏菌病的调查分析

    徐震舟,金根源,史丕裕

    作者通过对新疆部分布鲁氏菌病控制区20岁以下青少年在防治前后的感染情况调查,证实了二十年来的防治效果极为显著,防治前后的感染率分别为6.05%和2.17%,即感染率有大幅度下降,尤其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防治前后具有明显性差别,防治后感染率和患病率均有下降。在牧区防治前后的感染率分别为13.71%和3.87%,患病率分别为4.93%和0.81%。在半农半牧区防治前后的感染率分别为7.42%和2.17%,患病率分别为2.62%和0.86%。在农区和城镇中,防治前后未表现出差别,在农区防治前后感染率分别为2.34%和2.18%,在城镇分别为1.62%和0.72%。在牧区的防治效果极为显著,在防治前牧区与农区的感染率分别为13.71%和2.34%,但防治后分别为3.87%和2.18%。

    1991年01期 94-9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拉合尔鼻泡蜱生物学研究

    邵冠男

    拉合尔鼻泡蜱,Alveonasus lahorensis(Neumann),1908在新疆分布于巴楚至叶城间的9个县市。它在实验室内完成整个生活史需8~9个月,由于其变态节律具明显的季节性,故一般需跨越两个年份。实验中对该蜱的变态(过程)、越冬和不同温、湿度对发育蜕变的影响,若蜱在吸血中的转移部位和同种蜱间的叮食现象及成蜱的耐饥力等均补充了文献中的有关记载。首次成功地应用动物皮膜,给该蜱喂饲不同营养液,并改进了蜱体定量接种技术及安全饲养条件,为通过正常吸血途径及绕过肠道屏障使该蜱人工感染病原体创造了条件。在皮膜喂血中还观察到其上皮对水平衡的生理临界温度为53℃,比Balashov(1967)应用死蜱上表测得的61℃更具现实意义。除测定吸血量外还首次测定了耗氧量。

    1991年01期 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 ]
  • 甘肃省成县黄渚乡碘缺乏病流行病学调查

    闫升,薛如璇,薛荣,高林,汤文章,吴纬,刘永明,赵萍,张俊,李涛

    <正> 黄渚乡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成县北部山区。地处秦岭西部,在长江流域嘉陵江上游的东河两岸,是小陇山和康南林区之间的高山峡谷地带。这里地势陡峻、沟谷纵横、气候潮湿。海拔为1125~1708米。年平均降雨量717.7毫米,年平均温度11.2℃,年平均相对湿度74%。人口散居在河谷或高山陡坡上。主粮为小麦、玉米、马铃薯等。食

    1991年01期 104-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5 ]
  • 肺包虫病的超声显象诊断

    李彤,王永才,马玉环

    本文报告26例肺包虫病的超声显象检查,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肺包虫病根据其声象图特征结合病理分为四型。即Ⅰ型(单纯囊型),Ⅱ型(多子囊型),Ⅲ型(继发症型),Ⅳ型(多型型)。超声诊断符合手术病理者26/28例,占92.8%。3例漏诊,1例位于右肺上叶背侧,因受胸椎与肩胛骨影响未显示,1例病变在右肺中叶背侧纵隔面,受胸椎、肩胛骨阻挡及肺泡气体影响显示不清,另1例为左肺底,虽经右侧位以脾为透声窗向膈面探查(可能于受胃肠道氯气影响有关)仍然显示不满意。误诊2例,1例肺结核瘤呈类圆形暗区误认为肺包虫囊肿,1例胸膜腔包虫病病灶显示为椭圆形囊性肿块向肺内突出而使定位判断错误。 超声波遇到肺组织产生多次反射,使位于肺组织深层未贴近胸膜脏层的占位病变不能显示。当肺包虫囊肿的某一部分贴近肺表面即可使超声波透过而显示病变的切面图象。超声显象有助于显示肺包虫囊肿的部位,形态、边缘状况、内部结构及其物理特性,可为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

    1991年01期 105-108+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克山病病人的心向量图QRS环和T环与其心电图QRS波和T波的对比分析

    屈福荣,相有章,宋术亮,喻忠

    <正> 为了有利于克山病病人的诊断,我们做了慢型、潜在型和临床治愈克山病病人的VCG和ECG,把VCG上的QRS环和T环与ECG上的QRS波和T波作了对比分析。 一、病人选择与方法 1.病人选择:根据1982年全国克山病防治工作标准,确诊慢型克山病病人心功能三、四级(慢Ⅲ、Ⅳ)的25例,其中男性5例(20%),女性20例(80%);心功能

    1991年01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 布鲁氏菌DNA同源性研究(综述)

    郭秀兰,张秀梅

    <正> 微生物DNA(脱氧核糖核酸)同源性测定包括鸟嘌呤加胞嘧啶克分子百分比(G+Cmol%)和DNA-DNA分子杂交率试验两项内容。由于是通过DNA碱基成分和基因相似性的研究来鉴定微生物种,因而是本质的最可靠的方法。国外在1968年用其证明绵羊附睾种菌、沙林鼠种菌、犬种菌与布鲁氏菌属中的羊种菌、猪种菌和牛种菌同属。微生物学者确定布鲁氏菌属细菌DNAG+Cmol%为56%~58%,与布鲁氏菌届DNA分子杂交率应大于75%。

    1991年01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2 ]
  • 新疆长尾黄鼠鼠疫概述

    张鸿猷,盛广吉

    <正> 新疆境内有三种黄鼠,即长尾黄鼠、赤颊黄鼠和天山黄鼠,目前只从长尾黄鼠体中分离到鼠疫菌,并对长尾黄鼠鼠疫疫源地的地理分布和动物病流行规律等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1991年01期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6 ]
  • 在新疆首次从家犬中分离出鼠疫菌

    戴翔,布仁明德,姚淑兰,彭奕,加甫尔,杜大卫,赛力汗

    <正> 1990年5月4日及23日先后从乌鲁木齐南山后峡宰尔德及莫斯克地区(海拔2078米,地处森林草原带)的自毙旱獭中检出了2株鼠疫菌。5月18日又相继从邻近的乌鲁木齐后峡跃进钢铁厂二营居民家中饲养的自毙犬中检出了1株鼠疫菌。在新疆从居民家犬中检出鼠疫菌尚属首次。

    1991年01期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8 ]
  • 对长尾黄鼠鼠疫的一些认识——初析精河—乌苏鼠疫疫源地

    钱存宁,盛广吉,张晓雪

    <正>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研究得较为详细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当推亚洲温带地区,亦即苏联、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鼠疫疫源地,其中包括黄鼠(Citellus)鼠疫疫源地。在新疆,对精河-乌苏鼠疫疫源地,经过30年的监测研究,可以认为是较为全面的。为此,作者试图通过有关资料,提出对该地长尾黄鼠(C.undulatus Pall 1778,下称黄鼠)鼠疫和保存机理的看法。

    1991年01期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6 ]
  • 对碘缺乏地区妊娠前补碘母亲所生儿童骨龄发育的调查

    蒋继勇,王厚民,王锋锐,王生玲,李生团,芦秀花,樊忠,徐寿才

    <正> 新疆吉木萨尔县的三台乡老台村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的流行区。1976年7月调查时全村总人口为4669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为61.74%。地方性克汀病患病率为1.37%。当时对7~45岁的所有居民使用了碘化油注射补碘(每人1ml)。并在半年、1年、3年和4年后分别进行了防治效果考核,其甲状腺肿患病率分别为34.72%、31.11%、13.40%和22.44%。居民饮用水源泉水的含碘量在0.9μg/L~2.0υg/L。1983年,我们对该病区在妊娠前补碘母亲所生的儿童骨龄发育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991年01期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9 ]
  • 中小学生Ⅱ度以上地方性甲状腺肿空间分布规律的探讨

    刘自远,邓学金,易发超,吴成建,孙钢成

    <正> 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肿)是一种主要因机体缺碘而引起的甲状腺增生及肥大的地方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征。我们于1986年对四川省开江县中小学生Ⅱ度及Ⅱ度以上地甲肿进行了空间分布规律的探讨。结果显示实际分布不服从于Poisson分布,而服从于负二项分布。

    1991年01期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