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波;孙小娜;王效俊;
目的分析2004—2014年新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提出针对性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04—2014年新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4年新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人数的78.66%,传染病事件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为2—6月和10—12月,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排名前5位为麻疹(19.22%)、流行性腮腺炎(19.04%)、水痘(14.85%)、流行性感冒(7.00%)和手足口病(3.63%),呼吸道传染病占突发传染病事件的86.29%,传染病事件中病死率排名前3位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00.0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2.66%)和脊髓灰质炎(5.88%);突发中毒事件5月和8月高发,以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发病人数占突发中毒发病人数的94.13%。结论新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的重点传染病以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脊髓灰质炎为主,北疆地区需加强手足口病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南疆地区需加强霍乱、伤寒和黑热病的防控;建议在各类传染病季节性高峰来临前,做好相关疫苗的宣传和接种工作,提高公众尤其是高危人群(儿童、老人等)的免疫力,将可控制的损失降到最低。
2016年04期 v.3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世芳;尚文杰;
目的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及甘南州乙型肝炎疫情监测资料,回顾性分析近6年甘南州乙型肝炎在年龄、性别、职业、季节和地区等方面的分布特征。结果近6年来甘南州报告病毒性肝炎8 566例,其中乙型肝炎7 493例,乙型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81.86/10万(7 493/4 120 321),发病率由2010年的321.72/10万(2 158/670 769)降至2015年的81.92/10万(569/694 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41,P<0.01);男女性别比1.06∶1(3 850∶3 643),女性发病略高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1);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发病以农民和牧民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85.16,P<0.01);未分型的乙型肝炎所占比例最高,青壮年人群是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1岁以下的婴儿发病较高,1~4岁组最低,5~9岁、10~14岁两个年龄组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结论甘南州乙型肝炎常年散发流行,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健康教育和疫情监测工作,有效防控甘南州乙型肝炎疫情扩散和蔓延。
2016年04期 v.31 7-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曼古丽·依不拉音;杨冬梅;阿曼古丽·依明;艾则孜·艾尼玩;
目的了解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地区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和行为现状及观念,为大中专院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做好艾滋病的健康干预工作提供支持。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巴州地区2 377名在校大中专学生进行现场不记名问卷调查,运用Epi Data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巴州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有一定程度了解,大部分问卷题目的正确应答率达70.00%以上,但对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和共用劳动工具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仅为26.00%和79.60%,卫生学校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师范学院;学生中4.71%有过性行为,19.48%赞同婚前性行为,仅37.32%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30.46%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熟人继续交往,绝大部分不愿参与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救助工作。结论巴州地区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对艾滋病预防办法掌握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及技能均较缺乏,存在较高比例的艾滋病歧视和恐惧心理;建议大中专院校把艾滋病的防治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提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减少对艾滋病的歧视和恐惧。
2016年04期 v.31 10-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古丽娜·巴德尔汗;贾卫;阿依努尔·莫合买提;依帕尔·艾海提;宋敏;
目的了解2009—2014年新疆涂阳肺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为完善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09—2014年新疆涂阳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初治涂阳患者"三位一体"实施前2009—2011年2个月末阴转率由93.94%上升到9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19,P<0.05),实施后2012—2014年阴转率从93.45%下降到8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167,P<0.05);"三位一体"实施前2009—2011年3个月末阴转率由95.74%上升到9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52,P<0.05),实施后2012—2014年阴转率从94.86%下降到8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235,P<0.05);复治涂阳患者"三位一体"实施前2009—2011年2个月末阴转率由94.84%下降到9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6,P<0.05),实施后2012—2014年阴转率下降明显,从93.21%下降到7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406,P<0.05);"三位一体"实施前2009—2011年3个月末阴转率由96.64%下降到9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5,P<0.05),实施后2012—2014年阴转率从94.27%下降到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05,P<0.05)。结论 "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实施后结核病患者第2和3个月末阴转率有逐年下降趋势,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模式及结核病防治政策,以保证患者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化疗方案的完成,提高痰菌阴转率及治愈率。
2016年04期 v.31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尚文杰;
目的掌握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居民碘盐食用情况及人群碘营养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2014年在甘南州8个县(市)按东、西、南、北、中各抽5个乡,每个乡采60份居民户家中盐样测定盐碘,检测8~10岁儿童甲状腺,采集8~10岁儿童、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及其0~2岁婴幼儿尿样检测尿碘;采集集中式与分散式生活饮用水水样381份检测水碘,用3日称重法检测居民户人均食盐日摄入量。结果 2014年甘南州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和非碘盐率分别为99.71%、99.37%、99.08%和0.29%,盐碘中位数为25.71 mg/kg;儿童、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其婴幼儿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97.80μg/L、170.61μg/L、164.30μg/L、140.32μg/L和151.08μg/L;居民人均食盐摄入量为4.7 g/d;生活饮用水水碘中位数为2.00μg/L。结论甘南州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成效显著,已达到我国消除碘缺乏病标准,但部分县(市)人群碘营养差异较大,全民食盐加碘仍是全州今后防治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
2016年04期 v.3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武烜;段世英;张菲菲;崔思宇;刘仪;杨成钢;
目的分析空中乘务员感染性角膜炎与佩戴角膜接触镜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3月南航新疆分公司航卫中心诊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进入病例组,另择同期就诊的未患感染性角膜炎的空中乘务员进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角膜接触镜佩戴情况,计算OR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感染性角膜炎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佩戴角膜接触镜者占69.64%,明显高于对照组(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7,P=0.000),OR(95%CI)=2.38(1.86,2.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戴镜化妆(OR=1.311)、戴镜洗脸洗澡(OR=1.425)、每日戴镜时间过长(OR=1.298)和戴镜过夜(OR=1.381)4个因素与感染性角膜炎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佩戴角膜接触镜与空中乘务员感染性角膜炎发生有明显相关关系,戴镜化妆、戴镜洗脸、每日戴镜时间过长和戴镜过夜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2016年04期 v.3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来晓强;殷小娟;张彦青;苏晓燕;陆小梅;
目的分析甘肃省定西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为进一步提高预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5年定西市传染病预警系统生成的预警信号、病种、响应时间和核实方式。结果8年间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4 532条,平均响应时间0.53 h,响应率100.00%,预警阳性率2.05%;核实以监测数据分析为主占72.22%,其次为电话核实占9.60%;不同地区(χ~2=103.352)、不同年份(χ~2=97.875)和不同病种(χ~2=91.760)预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警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50.462,P<0.05);预警信号月分布呈现夏季和冬季双峰型,与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存在正相关(r=0.936,P<0.05);预警系统灵敏度为77.14%,不同病种间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8,P>0.05)。结论定西市传染病预警信息响应及时,预警系统灵敏度较高,可初步实现传染病暴发早期的自动预警,但预警阳性率较低,不同病种间假阳性预警信号差别较大,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2016年04期 v.31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松涛;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33团近5年传染病谱及流行态势,为预测和控制本地区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4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133团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133团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丙类传染病17种808例,年均发病率703.21/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2种687例,年均发病率597.40/10万,死亡2例,年均病死率0.25%,病种构成以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细菌性痢疾、肺结核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高。结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加强传染病报告督导检查是今后133团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2016年04期 v.31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安君胜;
目的分析甘宁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状态,探讨疫源地时空变化及影响动物鼠疫流行的因素,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黄鼠密度调查采用1日弓形夹法,其他小型啮齿动物调查采用5 m夹线法;鼠体蚤的采集用梳捡法;宿主鼠疫菌分离采取剖检动物,取肝、脾压印培养,蚤的细菌学检验采取集组研磨培养法;鼠疫血清学采取间接血凝试验法(IHA),阳性判定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 16882-1997进行。结果 1996—2015年该疫源地发现啮齿类动物17种,隶属2目7科11属,黄鼠为优势种;收集蚤类62种,隶属7科26属,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黄鼠密度、鼠体蚤指数、洞干蚤指数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1996—2015年未分离出鼠疫菌,有5年次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34份,其中黄鼠血清31份、占91.17%;五趾跳鼠、花鼠、蒙古兔血清各1份、各占2.94%;五县(区)中西吉县检出阳性血清17份、占50.00%,海原县检出12份、占35.29%,原州区检出4份、占11.76%,会宁县检出1份、占2.94%。结论该疫源地局部地区有鼠疫动物病间断性微弱流行,2005年后疫情进入间歇状态,黄鼠为该疫源地主要保菌动物,五趾跳鼠、花鼠、蒙古兔参与其中;在继续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的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检测设备、高敏感性检测方法,特别对检出血凝阳性的地区,对非典型鼠疫菌及鼠疫噬菌体的分离至关重要。
2016年04期 v.31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正国;满世军;
目的分析甘肃省天祝县"十二五"期间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情况,为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天祝县结核病防治工作各类报表及基础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天祝县共报告肺结核病患者1 512例,平均发病率166.39/1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患者267例、发病率29.38/10万;涂阴肺结核病患者1 245例、发病率137.00/10万;男性占64.95%,女性占35.05%,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35,P<0.05);15岁以下年龄组占0.40%,15岁~组占55.49%,60岁及以上组占44.11%,不同年龄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51.00,P<0.05);2013年起藏族肺结核病患者构成比逐年下降,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P<0.05)。结论 "十二五"期间,天祝县结核病防治规划工作成效显著,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建议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保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有效控制结核病。
2016年04期 v.31 31-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宏博;郭人今;刘海慧;
目的分析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麻疹暴发流行特征,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博州麻疹的流行情况、暴发疫情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年博州共报告麻疹病例361例,死亡3例,年发病率77.47/10万,报告病例数较2014年(4例)增加了90倍;发病患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56岁,8月龄以下组发病28例、占7.75%,发病率最高(838.26/10万),5岁~组发病26例、占7.24%,发病率最低(32.30/10万),各年龄组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17,P<0.05);男性发病率74.05/10万,女性发病率80.45/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P>0.05);农民发病最多92例、占25.48%,其次为散居儿童66例、占18.28%,离退休人员和托幼儿童最低为各1例、均占0.28%。结论为控制麻疹暴发流行,今后应提高麻疹类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加强早期的疫情监测,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麻疹局部暴发流行时,需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
2016年04期 v.31 33-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卢莉萍;徐兴祥;崔林;张娅秀;赵新;张晓萍;
目的了解甘肃省张掖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张掖市近10年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6—2015年张掖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78 249例,年均发病率618.01/10万,死亡4种48例,年均死亡率0.38/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人群集中在55~74岁,占发病总数的35.78%;农民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7.26%;各类传染病发病顺位依次为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3.21%、38.66%、17.55%和0.58%。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和痢疾是张掖市常见的多发疾病,应根据各病种的流行特点,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防控措施,同时加强输入性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
2016年04期 v.31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昕;宋刊芳;巩转萍;吉文博;董志兵;张永强;李雪玲;程永莲;
目的了解2011—2015年甘肃省会宁县包虫病的流行情况,评价防治效果,为提高防治效益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流行病学监测方法,血清学方法检测儿童包虫病特异性抗体,B超法检测人群包虫病患病情况;对宰杀的羊和牛肝、肺等内脏进行检查,了解羊、牛感染情况并计算患病率;采集家犬粪便检测粪抗原,计算家犬感染率。结果 2011—2015年B超检查70 036人,患病234例、患病率0.33%,人群患病率自项目执行开始逐年下降,不同年份人群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 080.000,P<0.05);检测6~12岁儿童血清7 952份,阳性319份、阳性率4.01%,不同年份儿童血清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 752.047,P<0.05);检测家犬粪便8 800份,阳性313份,阳性率3.56%,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 147.363,P<0.05);检测羊内脏3 344份,阳性26份,阳性率0.78%,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755.970,P<0.05);健康教育问卷调查7 100人,健康教育实施前居民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0.49%,实施后居民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 164.918,P<0.05)。结论会宁县包虫病防治项目执行良好,人群患病率、儿童感染率、犬感染率和家畜患病率均明显下降,会宁县包虫病的流行主要与经济状态和当地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所以加强包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对染病的动物内脏进行无害化处理及家犬的驱虫管理仍是今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2016年04期 v.31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吉米来古丽·比拉力;阿孜古丽·斯地克;艾则孜·艾尼玩;
目的分析监管场所新入羁押人员HIV感染情况及高危行为,为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各监管场所新入羁押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及行为学问卷调查,HIV抗体初筛、复检均采用ELISA法,确诊试验采用免疫印迹法(WB),数据用Spss 19.0软件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共监测6 920名新入羁押人员,其中男性6 506人、占94.00%,女性414人、占6.00%,20岁~组最多2 654人、占38.40%,未婚最多2 918人、占42.20%;检测出HIV抗体阳性43例;男性羁押人员HIV抗体阳性检出率0.58%,女性阳性检出率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P>0.05);30岁~组监测1 862人、阳性检出率较高(1.02%),20岁以下组监测310人、阳性检出率最低(0.00),不同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55,P>0.05);高危行为监测仅静脉注射吸毒236人、阳性检出率最高(10.59%),监测无静脉注射吸毒且无性乱6 040人、阳性检出率最低(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163 5,P<0.05);男性羁押人员发生高危行为440人、发生率6.36%,女性羁押人员发生高危行为16人、发生率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1 6,P<0.05)。结论巴州监管场所羁押人员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新疆普通人群,静脉注射吸毒是监管场所羁押人员HIV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监管场所羁押人员的艾滋病综合干预工作力度。
2016年04期 v.31 42-4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银万栋;王龙云;张蓬;
目的分析甘肃省张掖市暗娼(FSW)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趋势,以及与艾滋病(AIDS)相关行为的改变状况,为AIDS的综合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张掖市高、中、低档次场所FSW商业性性行为的相关信息,分析其历年AIDS相关行为及知识知晓率与HIV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2010─2015年共调查张掖市FSW 2 413人,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81.55%、83.50%、96.25%、99.00%、98.76%和97.02%,平均92.66%;最近一个月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分别为78.30%、78.33%、94.75%、88.06%、97.26%和79.60%;AIDS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7.81%、69.95%、93.75%、96.02%、94.03%和94.78%;不同年份FSW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χ~2=78.77)、最近一个月商业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率(χ2=105.58)和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χ~2=24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张掖市FSW HIV感染尚处于低流行水平,应针对不同档次娱乐场所、婚姻状况和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的FSW开展行为干预,特别是对低档次场所的人群,同时应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
2016年04期 v.31 44-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学平;孙小华;朱圭娜;
目的了解甘肃省庆阳市艾滋病患者在当地定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检测情况,评估本地病例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为扩大治疗和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庆阳市治疗时间1年以上患者54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资料。结果男性43例、女性11例,男女性别比3.9∶1;患者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中位数36.5岁;同性传播16例、占29.6%,异性传播38例、占70.4%;使用一线治疗方案49例、占90.7%,二线治疗方案5例、占9.3%;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基线值升高(t=-7.00,P<0.05);病毒载量检测34例低于检测下限值,为完全抑制,13例小于400 cp/ml,5例在400~5 000 cp/ml,2例病毒载量大于5 000 cp/ml。结论甘肃省庆阳市艾滋病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应在患者依从性较好的前提下,积极扩大抗病毒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2016年04期 v.31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璐鹭;杜相品;郑蓉;道尔吉;
目的了解新疆碘缺乏病重点地区贫困人群食用价格补贴碘盐后的碘营养状况,为调整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15年新疆碘缺乏病重点地区贫困人口碘盐价格补贴工作评估方案》的要求开展评估调查。结果 2015年全疆共检测家庭主妇尿样1 905份,尿碘中位数均值169.90μg/L,尿碘含量低于50μg/L的比例占7.50%;66个被抽取的行政村,入户调查发放过价格补贴碘盐的650户居民,635户食用加碘食盐,碘盐食用率97.69%,其中食用价格补贴碘盐402户,价格补贴碘盐食用率63.31%;随机采集660份居民家中盐样检测盐碘含量,合格碘盐632份,合格碘盐食用率95.76%,盐碘中位数27.04 mg/kg。结论实施碘盐价格补贴政策,新疆碘缺乏病重点地区贫困人群尿碘总体水平维持在适宜水平,合格碘盐食用率、价格补贴碘盐食用率均超过90.00%,居民的行为习惯发生了根本改变,应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加强对碘盐生产的监管,保证合格碘盐的供应。
2016年04期 v.31 48-4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瑜;王宇红;李盛;王金玉;黄瀚东;郝嘉诚;冯亚莉;李守禹;杨玲;余加琳;魏晋林;贾清;王龄庆;张英;张鹂;
目的了解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主要死因及顺位,为加强老年人卫生保健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选取2014年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率2 057.14/10万,标化死亡率2 376.69/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16.136,P<0.05),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χ~2=6 876.424,P<0.05);前5位死因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90.73%;不同性别、年龄及季节主要死因疾病均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但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比例男性低于女性,与年龄呈正相关(r=0.032,P<0.05),冬春季较高;肿瘤死亡比例男性高于女性,与年龄呈负相关(r=-0.157,P<0.05);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与年龄呈正相关((r=0.109,P<0.05)。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威胁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主要死因疾病,但死亡比例存在性别、年龄和季节差异,应针对性别、年龄和季节变化加强老年人卫生保健工作。
2016年04期 v.31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者炜;张荣;关玉梅;刘来新;张云君;
目的了解新疆15个监测点居民的健康状况,确定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4年新疆15个监测点户籍居民死亡报告资料,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新疆15个监测点居民总死亡率为400.86/10万,男性占总死亡的60.52%,女性占39.48%,男性高于女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死亡率最高,占79.11%,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死亡占10.12%,伤害死亡占9.12%;三大类疾病男、女性主要死因均为慢性病,死亡比例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2,P<0.05);城市监测点人群慢性病的死因构成比高于农村监测点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9,P<0.05);农村监测点人群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χ~2=56.43)和伤害(χ~2=50.17)的构成比均高于城市监测点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东疆、北疆和南疆,慢性病都是主要死因,不同区域间人群三大类疾病死亡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35,P<0.05);慢性病死亡构成比的排序为维吾尔族大于回族,回族大于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大于其他民族,其他民族大于汉族。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新疆居民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力度,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居民提供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2016年04期 v.31 53-5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沈丽丽;王建勋;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2~3岁儿童自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的疫苗接种情况,尤其是2008年后新纳入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情况。方法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QAS),选取武威市三县一区人口在1万以上的调查单位85个,共调查2009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出生的儿童3 570人。结果 3 570名儿童,其中建卡3 497人、建卡率97.96%,建证3 560人、建卡率99.72%,卡证相符3 146人、相符率88.12%,卡疤实查2 910人、阳性2 803人、卡疤率96.32%;武威市不同县(区)儿童建卡率(χ~2=55.00)、卡证相符率(χ~2=69.44)、卡疤率(χ~2=2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儿童建卡率(χ~2=0.75)、卡证相符率(χ~2=0.14)、卡疤率(χ~2=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汉族和非汉族儿童建卡率(χ~2=3.43)、卡证相符率(χ~2=18.08)、卡疤率(χ~2=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儿童"百白破"疫苗第4剂次接种率(χ~2=4.92)、乙脑第2剂次接种率(χ~2=14.39),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童卡介苗接种率(100.00%)略高于女童(99.69%),不同性别儿童卡介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P<0.05)。结论武威市各种疫苗接种率均达到国家要求,但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接种率较基础疫苗接种率略低,且不同县(区)疫苗接种工作不平衡。
2016年04期 v.31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刊芳;张永强;何昕;巩转萍;党丽琴;吉文博;董志斌;
目的分析影响甘肃省会宁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探索提高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方法。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抽样法),2013—2015年对780名适龄儿童进行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的入户调查。结果 2013—2015年会宁县780名适龄儿童建证率91.75%,建卡率89.84%,卡、证相符751人,相符率96.28%;2013年基础免疫八苗全程接种率96.64%、接种合格率86.00%,2014年接种率99.17%、接种合格率89.30%,2015年接种率99.94%、接种合格率92.22%;乙脑疫苗第1剂接种率各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6,P<0.05);A+C群流脑疫苗第1剂接种率差异各年份间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3,P<0.05);甲肝疫苗接种率各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0,P<0.05);A群流脑疫苗第2剂接种率各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54,P<0.05);脊髓灰质炎疫苗第4剂接种率2013年77.64%、2014年84.43%、2015年87.04%,各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3,P<0.05);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4剂接种率2013年65.29%、2014年84.58%、2015年86.02%,各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2,P<0.05);"麻腮风"疫苗接种率2013年56.78%、2014年78.63%、2015年80.73%,各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42,P<0.05);"麻腮风"疫苗不合格接种最多,为192剂次、占14.70%,其次是A群流脑疫苗,为186剂次、占14.24%,卡介苗最少为1剂次、占0.07%。结论全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仍需努力提高加强/复种免疫及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疫苗的合格接种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着重加强对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的督导,采用现场调查与信息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将信息系统接种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2016年04期 v.31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王建新;李亚榕;孙玮;
目的分析2011—2015年新疆奇台农场小学生的窝沟封闭效果。方法 2011—2015年免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总场小学生2 100名7~9岁的儿童进行了窝沟封闭,选取其中601名儿童,对2 238颗六龄齿做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治疗,并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还未做窝沟封闭的1 323名同龄儿童为对照组,术后1~3年分别随访观察对象,并比较两组患龋率、评价观察组封闭剂保留情况与患龋的关系。结果 3年观察对象的患龋率分别为0.00、1.84%、4.99%,观察1~3年后对照组的患龋率为4.69%、11.90%和42.90%,对照组龋齿患病率明显较高。结论窝沟封闭术对六龄齿齿龋的预防有积极作用,可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率,是预防龋病的有效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2016年04期 v.31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