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翊;胡继宏;郑贵森;靳利梅;陈丽;卓玛草;
目的调查甘肃省甘南藏族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组分的特点,了解MS分布情况,为健康教育路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甘南藏族人群进行代谢综合征横断面调查,计算患病率,检测分析MS相关组分。结果 MS总患病率26.9%,男性(33.6%)高于女性(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8.770,P<0.05);39岁以下组、40岁~组、50岁~组以及60岁以上组患病率分别为9.9%、22.5%、27.1%和41.6%,且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c2=83.220,P<0.001),分年龄组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但在60岁以上组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3.234,P>0.05);MS患者相关组分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75.2%,超重/肥胖患病率为53.1%,TG偏高患病率为93.0%,血糖升高患病率为26.4%,各组分的患病率中均为HDL-C偏低的患病率最低,且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南藏族人群MS患病率高于我国MS平均患病率水平,提示MS已成为影响甘南藏族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超重/肥胖以及TG偏高伴随高血压已成为甘南藏族代谢综合征患病的基本特征。
2016年06期 v.31 13-1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艳;玛依努;谢婷玉;陈雪艺;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剥脱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同时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与LOXL1基因的甲基化改变联合参与剥脱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Hcy水平,并分析剥脱综合征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差异及并发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构成比。结果剥脱综合征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P<0.05),但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P>0.05),剥脱综合征病例组并发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比例较高;Hcy水平病例组(10.42±1.75μmol/L)与对照组(7.28±1.2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P<0.05)。结论剥脱综合征是年龄相关性疾病,其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LOXL1基因是维吾尔族剥脱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而血Hcy水平作为剥脱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Hcy和LOXL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能在剥脱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2016年06期 v.31 16-1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铿;蒋霞;赵文莉;吴志贤;乔昆;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其关系,为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对3所小学40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差异,并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留守学生的强迫症状与非留守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311,P>0.05),SCL-90总分(t=3.817)、躯体化(t=3.762)、人际关系敏感(t=3.579)、抑郁(t=3.253)、焦虑(t=3.719)、敌对(t=4.688)、恐怖(t=3.268)、偏执(t=3.749)和精神病性症状(t=3.001)等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人格特征方面内外向(t=2.175)、神经质(t=2.232)方面得分高于非留守学生(P<0.05),精神质(t=1.108)和掩饰性(t=0.118)与非留守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均与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P<0.01),掩饰性与强迫症状和恐怖两因子相关不显著(P>0.05),与其他因子呈负相关(P<0.01),内外向与各因子呈不显著相关(P>0.05)。结论留守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不利影响,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应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铺导,并注重塑造健全人格。
2016年06期 v.3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34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徐琪毅;杨强;丁宝;
目的调查霍尔果斯口岸及周边区域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区系,为预防控制该地区鼠疫传染病及生物媒介传播疾病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2010─2014年夏秋季节,在霍尔果斯口岸及其东南边境的塔克尔穆库沙漠,采用昼日弓形夹法调查大沙鼠、夹夜法调查小型啮齿动物,对捕获的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计数和分类鉴定,活体大沙鼠采心血、其他啮齿动物解剖取材(心、肝、脾和肺)并进行鼠疫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0─2014年,在调查区共捕获大沙鼠136只,小型啮齿动物132只,隶属4科6属8种;大沙鼠为该地习见种,中哈合作中心区域小型啮齿动物的优势种为灰仓鼠,边境沙漠中为子午沙鼠;采集各种鼠体外寄生蚤745只,隶属5科9属11种,其中大沙鼠体外寄生的优势种是臀突客蚤和长吻角头蚤;在塔克尔穆库沙漠捕获的活体大沙鼠中,有2份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鼠疫F1抗体阳性(IHA)1∶128和1∶64。结论调查区首次从活体大沙鼠血清中检测出鼠疫F1抗体阳性,提示2012年和2013年夏秋季节霍尔果斯口岸东南边境沙漠区域有大沙鼠鼠间鼠疫流行,因此,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监测。
2016年06期 v.31 22-2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娜;陶宁;陈涛;王童敏;甫尔哈提·吾守尔;关静;范新春;刘继文;
目的对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这一罕见病例分析报道,为今后此种病例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对病例脑脊液的革兰氏染色镜检、乳胶凝集及API生化鉴定,确定该病例感染的病原体。结果脑脊液细菌培养,24 h后肉眼可见培养基上有圆形、凸起、灰白色、半透明、直径0.5~1.0 mm的光滑型菌落;生化检测确定为青霉素酶阴性的淋病奈瑟菌,确诊为淋球菌脑膜炎。结论淋病奈瑟菌不仅通过性接触直接感染,只要环境条件达到病原菌生长的要求,也可以通过非性接触进行传播,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引起的交叉感染更具伤害性和隐蔽性。
2016年06期 v.31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德尔艾力·阿有甫;买买提江·吾买尔;伊斯拉音·乌斯曼;
目的了解新疆和田地区棘球蚴病的流行范围和程度,为棘球蚴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查屠宰场屠宰的家畜脏器统计棘球蚴病感染率,采用腹部B超检查调查人群患病率,ELISA法检测6~12岁儿童血清棘球蚴病抗体并计算犬棘球绦虫成虫粪抗原阳性率。结果 B超检查19 428人,携带棘球蚴囊24人,患病率0.12%(24/19 428);检测6~12岁儿童8 014人,血清棘球蚴病抗体阳性率2.61%(209/8 014),男女抗体阳性率之比为1.07∶1(108/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P>0.05);11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4.17%)高于8岁~(2.72%,χ2=4.35)、9岁~(1.84%,χ2=15.19)、10岁~(2.40%,χ2=8.00)和12岁~(1.95%,χ2=13.40)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畜调查共检查羊6 244只、感染率3.30%(206/6 244),肝、肺及其他部位囊携带比例为97∶5∶1;共采集并检测犬粪1 401只(份),粪抗原阳性率2.36%(33/1 401)。结论和田地区棘球蚴病的感染率和患病率相对较低,但家畜感染率和犬粪抗原阳性率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应加强防治,尤其在农(牧)区和城镇居民中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是十分迫切需要的。
2016年06期 v.31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玉苏布江·塞提瓦尔;依马木·阿布都热西提;伊斯拉音·乌斯曼;
目的分析2005—2015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05—2015年克州内脏利什曼病的报告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Epi Info 3.5.3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年间克州以2005年病例报告最多(21例)、占27.27%(21/77),2015年最少、无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1,P<0.05);发病高峰期病例占全年的58.45%(45/77),发病低峰期占全年的41.55%(3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1岁~组病例数最多、占29.87%(23/77),21岁~组病例数最少、占2.60%(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5);阿图什市阿扎克乡病例数最多(29例)、占37.66%(29/77),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和克孜勒陶乡病例数最少(各1例)、各占1.3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6,P<0.05)。结论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克州将会出现更多的内脏利什曼病新疫区和新发患者。
2016年06期 v.31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晓斌;唐丹华;裴红;王爱宏;
目的分析甘肃省漳县包虫病流行病学资料,掌握全县包虫病流行态势,为进一步制定全县包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汇总分析2009─2015年漳县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包虫病防治项目调查数据,所有数据均经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后上报。结果 2009─2015年漳县包虫病确诊115例,人群平均患病率为97.0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17.205,P<0.05);男女性别比例1∶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37,P>0.05);包虫病患者的地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51.239,P<0.05);主要以30~69岁患者为主,占全部病例的83.48%;泡型包虫病主要分布在南片地区,占泡型包虫病总病例的65.00%(26/40)。结论甘肃省漳县为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的混合流行区,经过多年的综合性防治,人群平均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应进一步加强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家犬的管理。
2016年06期 v.31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冷爱枝;丁晓彤;肖辉;李华贵;牟善玲;司娟;马燕萍;石磊;
目的了解新疆某高校新入校研究生健康状况,为高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连续纳入2011—2015年度新疆某高校面向全国招录的新入学全日制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的方法测量身高、体重和视力等指标。结果 4 297名全日制研究生,男生1 788人、女生2 509人,汉族3 369人、维吾尔族558人、哈萨克族100人、其他民族270人,入学2011年812人、2012年883人、2013年879人、2014年818人、2015年905人;不同性别的学生年龄(t=9.70)、身高(t=57.93)、体重(t=50.26)及BMI(t=2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入学时间的学生身高(t=5.41)、体重(t=2.45)以及BMI(t=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BMI分组的不同性别(c2=598.35)和入学时间(c2=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新入学研究生视力在不同性别(c2=7.88)、民族(c2=45.93)和入学时间(c2=147.24)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为减少研究生超重、肥胖及视力不良的发生,应加强其体质监测及体育锻炼强度。
2016年06期 v.31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解卫刚;尹文江;
目的掌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第六师103团地区荒漠鼠疫监测基本情况,了解本地区主要宿主、偶然宿主构成,总结动物间鼠疫监测工作的经验。方法采用一日弓形夹法捕获大沙鼠,现场心脏采血,用5 m夹线法收集小型鼠类标本,用心脏浸液法收集血清;血清学监测方法按照新版《鼠疫诊断标准》,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方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2010—2015年第六师103团共布弓形夹8 652次,共发现103团有8种鼠类,捕获大沙鼠1 092只,捕获率12.6%;小型鼠类共布夹7 100次,捕获小型鼠类592只,捕鼠率8.3%;共检验大沙鼠血清1 092份,阳性69份、阳性率6.3%,检验小型鼠类血清592份,阳性1份、阳性率0.2%,检测虎鼬血清9份,阳性1份、阳性率11.1%。结论 2010—2015年第六师103团地区大沙鼠鼠疫持续流行,并且伴随着在小型鼠类中流行;应继续做好群众鼠疫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对进入疫区的流动人员特别是私自采挖中草药人员和旅游人员加强宣传教育,严防人间鼠疫的发生。
2016年06期 v.31 41-4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忠格草;尚文杰;
目的掌握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麻风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效果,为实现《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949─2014年甘南州960例麻风病患者,根据病历情况按《麻风病防治手册》标准进行诊断,依马德里分类法分类定型,整理汇总历年的防治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49─2014年甘南州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960例,分布在8个县(市)82个乡(镇)409个自然村,迭部县病例最多(216例、占22.50%),碌曲县次之(174例、占1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79.70,P<0.01);1950─1954年发病率最高为13.12/10万,2005─2009年最低为0.0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2,P<0.01);1955─1959年发现率最高为17.16/10万,2010─2014年最低为0.03/10万;1964年底患病率最高为8.39/万,2011年底最低为0.01/万;发病类型以瘤型麻风为主(744例、占77.50%),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3,P<0.01);藏族发病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41,P<0.01);发病年龄以15~45岁组人群为主(758例、占78.96%),职业以农牧民为主(929例、占96.77%)。结论甘南州60余年麻风病防治成效显著,有效地控制了全州麻风病的流行,为如期实现《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目标,还需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2016年06期 v.31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爱国;张建;
目的了解2008─2015年新疆奇台县手足口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基线资料,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和发病季节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8─2015年奇台县共报告手足口病810例,平均发病率44.5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8×10-6,P<0.05);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51∶1;以婴幼儿为主,0~6岁占91.60%,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3,P<0.05);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1.36%;发病季节性明显,全年呈现两个高峰,每年5─7月为大波峰,10─12月为小波峰;全县15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城镇和农村之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2,P>0.05);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其他肠道病毒、占86.11%。结论新疆奇台县手足口病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有周期性;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在日常监测和病原学监测的基础上加强人群的健康教育。
2016年06期 v.3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建霞;于美;
目的了解2008─2015年新疆沙湾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做好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5年沙湾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8─2015年沙湾县共报告手足口病1 478例,年平均发病率60.71/10万;临床诊断病例1 282例、占发病总数的86.74%,实验室诊断病例196例、占发病总数的13.26%;重症5例,无死亡病例;散居儿童(762例)和托幼儿童(579例)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51.56%和39.17%;男性895例、女性583例,男、女性别比为1.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48,P<0.05);全县均有病例报告,各地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12,P<0.05);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在5─10月、占病例总数的88.84%;病原构成主要为Cox A16和EV71,分别占55.10%和33.67%。结论沙湾县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地区和季节性差异,应加强对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疫情的监测力度,加大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和早治疗,避免该病的扩散。
2016年06期 v.31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鹏年;
目的分析2005─2014年甘肃省武威市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为全面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4年武威市麻疹发病资料,了解其发病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5─2014年武威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791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4.34/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0,P<0.05);发病高峰为4─7月,报告病例599例,占病例总数的75.73%,不同月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8,P<0.05);总体呈小年龄组人群发病为主的模式特征,5岁以下儿童发病486例、占病例总数的61.44%;流动人口发病275例,占病例总数的34.77%;病例中有麻疹免疫史占63.08%,无免疫史占17.70%,免疫史不详占19.22%。结论武威市麻疹发病率总体处于散发水平,对适龄儿童及时、完整地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完善麻疹监测体系、积极开展医院和校园内培训、探索新模式管理流动人口,是控制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2016年06期 v.31 53-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皓月;雷淑钦;戴江红;
目的评价新疆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实施效果,为提高新疆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收集2011—2015年新疆结核病防治工作报表,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评价新型防治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2015年新疆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全覆盖后,肺结核病患者发现数从2011年老模式下的34 432例/年,增长到2015年新模式下的42 413例/年;从2011年至2015年,初诊肺结核病可疑者査痰率由49.13%增长到72.92%,结核病患者登记管理率从66.69%增长到76.81%,转诊率从78.04%增长到82.61%,转诊到位率由28.65%增长到59.61%,追踪到位率从67.89%增长到83.59%,总体到位率从79.19%增长到94.66%。结论新疆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已全面建立,肺结核病病例发现水平不断提高,诊疗行为进一步规范,报告、转诊和追踪等工作指标大幅上升,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2016年06期 v.31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沈梅;于莉;吾尔曼古丽·克扎提;
目的对2015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肺结核病筛查,提高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水平,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方法对辖区内社区服务中心(站)管理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全部进行肺结核病症状问卷筛查,有可疑症状者转至体检定点门诊再行拍片和查痰检查;发现的肺结核病患者转至结核病定点门诊接受国家免费治疗与管理。结果 2015年辖区内常驻65岁及以上老人45 275人,其中本次接受问卷筛查15 631人,筛查率34.52%;问卷筛查查出可疑症状者3 632人、占23.24%,可疑症状者转诊至定点体检门诊接受结核病相关检查1 984人、转诊到位率54.63%,到位人员中女性占58.62%,受检者中年龄最小65岁、最大93岁,平均71.79岁;通过拍片和查痰发现肺结核病患者23人、检出率1.16%,检出肺结核病患者中,痰菌阳性4人(男性1人、女性3人)、阴性19人。结论老年肺结核病有其自身的发病特点,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老年肺结核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成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结核病控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2016年06期 v.31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买迪娜·哈帕尔;刘玉华;叶尔扎提·吾瓦特;
目的了解新疆伊宁市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所用麻疹和风疹联合疫苗(简称"麻风"疫苗)基础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控制风疹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疫苗可预防疾病免疫成功率检测及人群免疫水平检测工作方案》的要求,2015年7─11月采集伊宁市38名8月龄儿童"麻风"疫苗接种前、接种1个月后血标本各1份,分别测定麻疹、风疹Ig G抗体。结果接种"麻风"疫苗前8月龄儿童麻疹和风疹抗体均为阴性,接种疫苗1个月后麻疹抗体呈阳性37人、阳性率为97.4%,风疹抗体阳性31人、阳性率81.6%;接种前、接种1个月后麻疹抗体活性量分别为50 m IU/ml以下和1 549.04 m IU/ml,风疹抗体活性量分别为3.45 IU/ml和48.82 IU/ml;不同性别儿童麻疹(χ2=1.524)、风疹(χ2=0.329)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城市和农村儿童麻疹(χ2=1.524)、风疹(χ2=2.033)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民族麻疹(χ2=1.767)、风疹(χ2=2.349)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现用的"麻风"疫苗含麻疹成分免疫效果好,但对风疹免疫效果较差,有必要对1.5~2岁儿童接种"麻腮风"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进行监测,必要时补种含风疹成分的疫苗。
2016年06期 v.31 62-6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人今;杨玉玲;孙超;玛依拉·斯拉哈提;
目的及时掌握新疆博尓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流感疫情动态,了解病原学流行情况,为流感防治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由博州人民医院(哨点医院)每周采集流感样病例患者鼻、咽拭子样本,在4℃条件下送至博州流感网络检测实验室,采用荧光RT-PCR检测仪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09—2014年博州共采集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3 094份,检测出流感核酸阳性标本410份、阳性率13.30%;410份阳性标本中,甲型H1N1型201份、占49.00%,无季节性H1型,季节性H3型97份、占23.70%,B型112份、占27.30%;3 094份流感样病例标本中,男性检测1 656份、阳性率14.25%(235/1 656),女性检测1 438份、阳性率12.03%(215/1 438),男女流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0,P>0.05);以10岁~组最高、阳性率23.28%,5岁~组次之、阳性率21.22%,而20岁~组最低、阳性率6.02%,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6,P<0.05)。结论 2009年博州甲型H1N1流感流行,2010年主要为B型流感小流行,2011—2013年为甲型H1N1流感和B型流感小流行,2014年为季节性H3流感和B型流感流行,不同年份流行型别不同;博州各级卫生部门应提高流感疫情的防控意识,做好预防流感大流行的各种应急预案,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2016年06期 v.31 64-6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阿达来提·托留汉;加米拉·扎曼别克;徐珍珠;吴爱勉;
目的了解并掌握新疆塔城地区居民户碘盐普及情况,动态评价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直接滴定法》GB/T 13025.7-2012测定盐中碘含量,计算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等指标;尿碘浓度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2006测定尿中碘含量;甲状腺容积采用B超法,按照《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WS 276-2007判定。结果塔城地区共采集1 500份居民食用盐样,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均为98.14%;B超法检查1 000名8~10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2.70%,发现46名学生甲状腺已形成结节、结节检出率4.60%;监测1 000名学生和500名孕妇的尿样,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6.86μg/L和220.47μg/L,其中学生和孕妇低于50μg/L样本比例分别为4.70%和2.40%,均达到了国家碘缺乏病的消除标准要求。结论塔城地区合格碘盐食用率等相关检测指标均达到了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孕妇和儿童等碘营养状况基本良好,部分孕妇和儿童碘补充不足,建议定期开展重点人群尿碘检测及评估工作,以指导科学补碘,防治碘营养不良的发生。
2016年06期 v.31 66-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翾;马世伟;强力;田景;牛海燕;张瑾麟;李琼;张彩虹;李盛;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电子识别技术全程监管的数字化免疫规划管理平台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免疫规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方法总结成绩并发现问题。结果数字化免疫规划管理平台具有接种快速、科学准确和管理方便的特点,甘肃省、市具有标杆示范效应,并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形成了自动化、网络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结论兰州市城关区数字化免疫规划管理平台与省内免疫规划管理平台全面兼容,实现了二者的数据共享和互补,是新版省级免疫规划管理平台在县级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接种单位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接种效率和质量。
2016年06期 v.31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路彬;宋巧;文轶;康姮;刘一亚;
目的分析甘肃省平凉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平凉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策略与措施。方法以2014年平凉市卫生发展统计公报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凉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存在城乡差异,主要体现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床位使用率存在较大差异(χ2=9.66,P<0.05),县级以上与乡镇(χ2=10.12)、乡镇与村级(χ2=27.58)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取得执业资质占从业人员的比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提示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匮乏、医护人员医务技术水平较低;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医疗设施条件简陋、资源不足和服务能力较弱。结论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财政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主体作用及村卫生室的网底职能,加强乡村一级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是优化平凉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有效措施。
2016年06期 v.31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峰;朱伟寿;李仲修;王玉文;
目的了解新疆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资源情况,为科学实施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辐射防护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疆6个地区(州、市)抽取51家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项目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各级医疗机构放射诊疗项目配置情况和辐射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结果共调查4类放射诊疗项目214台放射诊疗设备,其中调查放射诊断设备174台、占81.0%,介入放射学设备21台、占10.0%,放射治疗设备13台、占6.0%,核医学设备6台、占3.0%,其中放射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两类设备占调查设备总数的91.0%;固定特殊受检者体位的设备和性腺屏蔽用品配置比例最低、分别占3.4%和5.3%,而铅橡胶围裙配置比例最高为39.0%,放射治疗剂量扫描装置(二维或三维水箱)配置率66.7%;2015年职业健康检查放射工作人员1 781人,正常1 703人、占95.7%,异常78人、占4.3%,未发生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确诊病例;放射诊断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学和核医学4类工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0,P>0.05)。结论全疆放射诊疗机构共开展4种放射诊疗项目、10种检查项目,各级放射诊疗机构的辐射防护用品配置情况总体情况较好,放射工作人员中全年未发生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确诊病例;应继续加强放射诊疗设备日常稳定性的检测监督力度。
2016年06期 v.31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陆东月;于慧敏;张亮;刘军;张丽江;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不同类别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掌握乌鲁木齐市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现状,为优化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检查、查阅档案资料、面对面访谈和抽查询问的方式收集数据,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掌握不同类别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结果职业病防治院/综合医院开展职业健康体检人数最多、占78.24%,其次是民营机构、占17.5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职业健康体检人数仅为4.23%;不同类别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正高职称者最少、占9.46%,中级职称者最多、占4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1,P>0.05);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居多、占52.38%,职业病防治院/综合医院和民营医院均以本科学历为主、分别占65.52%和54.90%,民营医院大专及以下学历者较多、占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41,P<0.0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取得的尘肺诊断和放射诊断资质人数明显高于职业病防治院/综合医院和民营机构;获得职业卫生主检医师证书的专业人员数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职业病防治院/综合医院居多、分别占66.67%和51.72%;取得职业病报告资质的专业人员最少(5.07%),主要集中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职业病防治院/综合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51,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不同类别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各自工作侧重点不同,优化配备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提升职业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2016年06期 v.31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