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帆;郭静;张显赫;刘军;
目的 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探讨温度对枣庄市0~14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样病例(ILI)发病的影响,为制定精准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枣庄市0~14岁流感样病例资料和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等环境因素数据,利用R 4.3.0软件构建DLNM模型并探讨温度对0~14岁流感样病例发病数的影响及滞后效应。结果 2018—2020年枣庄市0~14岁流感样病例共报告ILI 21 390例。极端高温对0~14岁、0~4岁、5~14岁儿童流感样病例发病14 d累积滞后效应分别为2.976(95%CI:1.396~6.345)、2.364(95%CI:1.105~5.057)、6.265(95%CI:1.510~25.995),其中对5~14岁儿童流感样病例发病影响最为显著。结论 极端高温条件下的气候现象可能引发流感样病例的发病风险上升,并表现出累积的滞后效应;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强化极端温度天气的预测与预警工作。
2025年04期 v.4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川;王晨旭;王志越;
目的 分析2023年12月北京市门头沟区乙型B/Victoria系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特性,了解其与2023—2024年WHO推荐疫苗株和2023年北京其他地区毒株的匹配情况。方法 采集2023年12月门头沟区某初中学校1起发热疫情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样本,经PCR检测后选取Ct值≤32的样本进行HA基因扩增和测序,运用MEGA-11软件分析HA基因的分子特征,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11份,经PCR检测均为乙型B/Victoria系流感病毒阳性,其中Ct值≤32的样本9份。获得1 748 bp的HA基因序列9条,与同时期北京其他地区的病毒序列及2023—2024年WHO推荐疫苗株均归属于V1A.3a.2分支。结论 门头沟区9份样本的流感病毒HA基因突变位点一致,提示可能为同一传播链。与2023—2024年WHO推荐疫苗株B/Austria/1359417/2021比对,HA基因一致性较高,提示疫苗匹配性较好,对现行疫苗的免疫逃逸风险较低。建议加大流感疫苗接种力度,加强乙型流感监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时了解流感病毒基因变异情况,为今后流感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4期 v.4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金花;胡绪来;申黄承;张宏;彭俊生;
目的 分析2023年重庆市忠县某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中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制定防控流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3年1—12月重庆市忠县某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分析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运用SPSS 25.0统计分析数据。以卡方检验比较率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样本1 099份,流感病毒阳性87份、阳性率7.91%,其中甲型H1N1亚型55份、阳性率5.00%,甲型H3N2亚型27份、阳性率2.46%,乙型Victoria系5份、阳性率0.45%;流感病毒2—3月(54份)和10月(19份)检出较多;流感病毒阳性率男性(6.51%)和女性(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8,P>0.05),5~9岁组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为48.28%,学生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为32.60%。结论 2023年重庆市忠县哨点医院流感病毒流行株主要是甲型H1N1亚型;应持续做好流感样病例尤其是学生人群的病原学监测,同时应做好健康教育和宣传,在流感流行开始前做好重点人群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
2025年04期 v.40 9-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岩丽;郑佳伟;段学明;李洁;汤怡琴;赵征;张健雄;
目的 了解甘肃省某偏远地区3~6岁儿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情况,评估接种四价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 在2023年9月1日为辖区内两所幼儿园集中接种流感疫苗,监测2023年9月—2024年3月辖区内两所幼儿园3~6岁儿童的流感感染情况,并根据流感疫苗接种史,将儿童分为接种组和未接种组,比较两组的流感阳性率,计算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2023年10月—2024年2月为流感高发季,该流行期间,接种组比未接种组感染人数少且流行时间短。408名儿童中,接种组流感阳性率(29.17%)低于未接种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47,P<0.001),流感疫苗对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的保护效果分别为54.27%(95%CI:28.15%~70.32%)和55.34%(95%CI:30.21%~71.09%),疫苗的总体保护效果为54.78%(95%CI:30.56%~70.91%)。结论 接种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是偏远地区儿童免受流感侵害的有效措施;应在流感流行季尽早做好覆盖面更广的疫苗接种工作。
2025年04期 v.40 12-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纤纤;袁梦圆;刘洋;周云秋;杜栩彬;杨涵;彭孝斌;
目的 了解2022—2024年重庆市长寿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污染情况,为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甲型通用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阳性样本进一步检测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对其中符合测序条件的样本进行流感病毒扩增子测序。结果 2022—2024年共检测外环境样本1 482份,禽流感病毒总阳性率35.43%(525/1 482),各年度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57,P>0.05)。H5型、H9型、H5+H9混合型阳性率分别为9.71%(51/525)、64.19%(337/525)、16.19%(85/525),未检出H7型。不同季度(χ~2=16.445)、不同类型样本(χ~2=75.414)、不同类型监测场所(χ~2=202.363)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得到119个测序结果。结论 重庆市长寿区外环境持续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活禽市场最为严重,且存在多种亚型病毒共存的情况;应加强与相关机构合作,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2025年04期 v.4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董梦真;然衣拉·乌买尔;穆克戴丝·艾合买江;冯雷喜;郝俊晖;阿卜杜艾力·阿提拜克;胡晓远;
目的 分析新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传染病防控队伍应急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4年采用自制的问卷对新疆传染病防控国家队、区域队、基层分队的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应急能力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新疆疾控机构“三级”传染病防控队队员共787人,其中国家队60人、占7.62%,区域队204人、占25.92%,基层分队523人、占66.46%。国家队、区域队、基层分队队员传染病应急能力得分率分别为82.68%、70.61%、69.39%。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公共卫生专业、参与应急工作15~25年、参加过传染病应急处置工作的队员应急能力得分更高(P<0.05)。学历是队员应急能力得分的影响因素(β=0.089,P=0.014)。结论 新疆疾控机构不同层级传染病防控队伍的应急能力不均衡;应进一步加强区域队、基层分队的能力建设,提高新疆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控队伍整体应急能力。
2025年04期 v.40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丽娜;唐婷婷;赵红梅;杨晓炜;
目的 了解大理白族自治州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大理州在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的720名儿童监护人,以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计量资料用xˉ±s表示,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服务总体满意,综合满意度得分为(4.22±0.44)分。其中工作人员知情告知和健康询问方式、接种门诊环境、接种门诊秩序、接种门诊设施设备满意度得分较高,接种排队等候时间满意度得分相对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次预防接种交通费(χ~2=8.483,P<0.05)、监护人职业(χ~2=7.943,P<0.05)、接种单位类别(χ~2=5.001,P<0.05)是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单次预防接种交通费≤10元、在职人员、城区接种单位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较高。结论 大理州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应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质量。
2025年04期 v.40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鑫;杨玉华;方田田;尹方杰;
目的 了解寿光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城区中小学生1 899人。测量身高体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饮食运动及睡眠情况资料,分析营养不良现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 899名中小学生中检出营养不良223例,检出率11.7%。男生高于女生(χ~2=7.206,P<0.05),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小学生(χ~2=13.815,P<0.05)。喝含糖饮料≥1次/d(χ~2=26.957)、吃油炸食品≥1次/d(χ~2=26.728)、无法保证每天吃早餐(χ~2=9.251)、无法保证每天中高强度运动≥60 min(χ~2=4.514)、睡眠不足(χ~2=7.751)的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1.426,95%CI:1.064~1.911)、高中生(OR=1.649,95%CI:1.121~2.425)、喝含糖饮料≥1次/d(OR=1.687,95%CI:1.095~2.600)、吃油炸食品≥1次/d(OR=2.064,95%CI:1.300~3.279)、睡眠不足(OR=1.356,95%CI:1.006~1.829)是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每天中高强度运动≥60 min(OR=0.498,95%CI:0.290~0.855)是保护因素。结论 寿光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以男生、高中生最为明显,提示在开展干预时应多关注男生、高中生群体。多种因素影响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共同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
2025年04期 v.40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礼荣;田燕;陈昊;姬尔高;也勒巴·艾山江;阿依努尔·赛力克拜;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伊宁市2~22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针对性制定麻疹补充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4年5月从伊宁市22个乡(镇)、街道抽取2~22岁健康人群,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麻疹抗体水平。结果 伊宁市2~22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90.09%,抗体保护率49.53%。3岁~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00.00%;5岁~组最低,为85.00%;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945,P>0.05)。2岁~组抗体保护率最高,为85.71%;7岁后明显下降,9~16岁各年龄组抗体保护率均低于40.00%,17岁后逐渐上升,各年龄组间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65,P<0.05)。街道人群的抗体保护率高于乡(镇)(χ~2=17.661,P<0.001)。结论 伊宁市9~16岁和乡(镇)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保护率较低,应将上述人群作为今后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2025年04期 v.4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婷婷;张宝珍;
目的 了解一起接种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后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案例的处置过程及判定依据,为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以及规范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要求,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一例患者发生ITP与接种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有关,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其他疫苗已全部发到辖区预防接种门诊使用,未发现同批次其他2 000支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结论 接种疫苗后应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沟通,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提升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开展规范处置。
2025年04期 v.40 36-3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毋跃文;朱伟寿;李仲修;孙小娜;
目的 分析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为提升个人剂量监测能力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设置盲样考核组5组,考核的射线类型为Cs-137 γ射线和N80 X射线;新疆14个地(州、市)疾控中心以及开展个人剂量监测业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参加了考核。结果 2024年共15家单位参加考核,其中优秀2家,合格11家,不合格2家,优秀率13.33%,合格率73.34%,不合格率13.33%。合格(含优秀)的13家单位中,甲级资质1家,乙级6家,不分甲、乙级1家,暂未获得资质5家。Cs-137γ射线合格率(含优秀率)93.33%,N80 X射线合格率(含优秀率)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2,P>0.05)。结论 相比2021—2023年,2024年参加考核的单位数有所增加,但仍有部分地(州、市)的监测能力有待提高;应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和人员培训,进一步提升全疆个人剂量监测能力。
2025年04期 v.40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亚莉;王艳艳;朱晶;陈继军;
目的 了解甘肃省兰州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为兰州市丙型肝炎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时空扫描计量法对2017—2021年兰州市丙型肝炎报告病例数的时空聚集性进行探测、检验、分析,获得丙型肝炎疫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聚集特征。结果 2017—2021年兰州市共报告丙型肝炎病例4 207例,累计发病率为114.05/10万,平均年发病率为22.81/10万,发病率2017年最高(32.90/10万)、2021年最低(13.80/10万),不同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373,P<0.0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累计发病3 008例、占总病例数的71.50%;职业分布以农民最高、占29.12%。时空二维扫描结果显示,城关区在2017—2018年出现病例报告的一类聚集,红古区、永登县、西固区、安宁区和七里河区在2017—2018年出现二类聚集。结论 兰州市丙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临床诊断病例下降比较明显,流行特征存在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应对不同人群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同时立即开展既往报告丙型肝炎病例的追踪流行病学调查和HCV-RNA定量检测,以明确诊断和病程。
2025年04期 v.40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袁永和;苏静;林羽佳;孟卫卫;王福龙;马鑫;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29株食源性疾病病人中沙门氏菌的血清学分布、耐药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血清型鉴定采用玻片凝集法;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多位点序列分型(以下简称MLST分型)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测序结果通过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业务应用平台分析确定菌株的ST型别。结果29株沙门氏菌分为10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氏菌(37.93%, 11/29)及肠炎沙门氏菌(31.03%, 9/29)。ST型以ST11型占比最高(31.03%, 9/29)。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2.41%, 21/29),多重耐药率达65.52%(19/29),无优势耐药谱。结论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源性疾病病人中沙门氏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和肠炎沙门为主,ST型以ST11型为主。多重耐药比例比较高,耐药谱结构复杂,当地可以建立本地沙门氏菌耐药谱以加强耐药性监测,防止抗生素滥用。
2025年04期 v.40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谌丽妃;王亚;严欣婷;张加雪;赵勇;
目的 研究2017—2023年重庆市江北区食品中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防治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性数据。方法 对分离自2017—2023年重庆市江北区食品中的28株沙门氏菌,采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型分型,以及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检测出28株沙门氏菌,分属5种血清群、16种血清型,其中优势血清群为C群、占50%,优势血清型为里森沙门氏菌和利文斯通沙门氏菌、均占14.29%。28株沙门氏菌对厄他培南、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以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最高(78.57%),对多粘菌素E耐药性较低(3.57%),且28株沙门氏菌对13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现象,共出现19种耐药谱型,最多耐受12种抗生素,19株沙门氏菌出现耐受3种及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谱型。结论 2017—2023年重庆市江北区食品中沙门氏菌血清型多样,多重耐药现象普遍。
2025年04期 v.40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斯那瓦尔·阿布力米提;阿卜杜吾普尔·喀哈尔;尤丽图孜·库来西;阿布都赛米·阿布都萨塔尔;阿布都拉·亚森;林凯;刘凤仁;廖玉学;黄军;
目的 了解2009—2023年新疆喀什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以及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对发病风险的影响,为完善梅毒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提取2009—2023年喀什市梅毒病例资料,描述基本流行特征,使用联结点回归模型拟合发病趋势,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建立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梅毒发病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 2009—2023年喀什市共报告梅毒病例8 71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02.01/10万,一期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49.55/10万),2019年报告发病率首位由一期梅毒交替为隐性梅毒。0~44岁年龄组,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χ~2=5.286,P<0.05);45岁及以上年龄组,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17.407,P<0.05);农民占比最高(41.12%);恰萨街道报告发病率最高(233.36/10万)。梅毒报告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APC=-7.967%,P<0.05),其中一期(AAPC=-23.355%,P<0.05)、二期(AAPC=-17.991%,P<0.05)、三期(AAPC=-13.873%,P<0.05)和胎传梅毒(AAPC=-25.220%,P<0.05)均呈下降趋势;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总体平稳(AAPC=0.658%,P>0.05),其中2011—2023年呈上升趋势(APC=12.617%,P<0.0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显示,男性的0~4岁、25岁及以上人群以及女性的0~4岁、25~49岁人群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男性发病高峰为25~29岁(449.56/10万),女性发病高峰为20~24岁(649.770/10万),发病风险随时期、出生队列的递进而下降。结论 2009—2023年喀什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严峻,年龄-时期-队列对发病均有影响,须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开展防控措施。
2025年04期 v.40 56-6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岚枫;李淑珠;
目的 比较SARIMA模型和SARIMA-GRNN组合模型对福建省手足口病发病率的预测效果,为做好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福建省2009—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率资料,应用Eviews 8.0软件构建SARIMA模型,应用MATLAB R2015a软件在SARIMA模型的基础上构建SARIMA-GRNN组合模型,利用2019年1—12月发病率数据检验2种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最优SARIMA模型为含常数项SARIMA(2,1,1)(0,1,1)_(12);SARIMA-GRNN组合模型最优光滑因子为0.024。SARIMA-GRNN组合模型的拟合及预测效果的评价指标值均小于SARIMA模型。结论 相比SARIMA模型,SARIMA-GRNN组合模型对福建省手足口病发病率的预测效果更好。
2025年04期 v.40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欣欣;左羚;刘佳;
目的 了解2016—2023年新疆克拉玛依市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病例分布,为防控细菌感染性腹泻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克拉玛依市监测哨点医院腹泻病患者粪便样本,开展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描述分析病原学监测结果。结果 共检测粪便样本1 886份,检出致病菌阳性156份、阳性率8.27%,其中沙门氏菌147份,志贺氏菌7份,致泻大肠埃希氏菌2份,沙门氏菌血清分型以肠炎沙门氏菌(占64.63%)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占15.65%)为主;发病集中在5—8月,腹泻6月最多(417例)、10月最少(148例);男(7.80%)女性(8.85%)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9,P>0.05),0岁~组阳性率最高,0~18岁组病原谱最广。结论 克拉玛依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以沙门氏菌为主,流行季节主要为夏季,儿童为高发人群。应加强食品及水源中沙门氏菌的监测、公共场所环境消杀、学校卫生管理和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培养全民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加强腹泻病病原菌监测,引进核酸检测及全基因组测序等新技术,提高病原菌分离率,及时了解细菌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及其变迁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防控,减少细菌性腹泻病的发生。
2025年04期 v.40 66-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尚文杰;卓玛吉;
目的 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为今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及甘南藏族自治州布鲁氏菌病监测情况获得资料,分析202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布鲁氏菌病在时间、地点、人群等方面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结果 202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28例,年均发病率为3.99/10万(28∕701 200),经菌型鉴定全部为羊型布氏杆菌(马耳他布氏杆菌)。纯牧区碌曲县和半林半牧区迭部县未发生布鲁氏菌病病例,农区临潭县发病最重(8.52/10万、11∕129 100),半农半牧区卓尼县次之(8.38/10万、8∕95 500),纯牧区玛曲县位居第三(6.81/10万、4∕58 700);6月发病最多,其他月份呈散发状态;感染者中85.71%为农区家庭养殖人员,以20~59岁人群发病为主(89.29%、25∕28),布鲁氏菌病人群分布以青壮年男性农牧民为主。确诊患者中,急性期病例占32.14%(9/28),感染者主要为农区家庭养殖人员(85.71%、24/28)。结论 甘南藏族自治州布鲁氏菌病流行呈现显著的地域性、季节性,家庭散养模式和直接接触病畜是导致本地布鲁氏菌病传播的主要因素;今后应以“阻断人畜接触传播链”为核心,通过精准区域干预、高危行为规范、诊疗能力提升,以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及布鲁氏菌病疫情传播。
2025年04期 v.40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国良;
目的 了解2018—2023年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趋势,为该疾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3年昌吉州报告布病病例,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资料。结果 2018—2023年昌吉州累计报告布病4 61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47.13/10万,发病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χ~2=399.180,P<0.001),2018—2020年呈下降趋势,2021—2023年呈上升趋势;5县2市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为木垒县107.64/10万、奇台县103.8/10万、吉木萨尔县49.84/10万;病例报告有明显的季节性,3—8月为报告病例高峰、占71.61%;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396,P<0.00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40~6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71.97/10万);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9.80%。结论 2018—2023年昌吉州布病发病率逐年波动上升,部分县(市)疫情呈高发态势;应加强与畜牧部门协调联动,全面提升布病综合防控水平。
2025年04期 v.40 73-7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龚玲;许妮娜;廖泽历;
目的 了解2019—2023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肺结核疫情流行病学特点,为做好克拉玛依区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监测专网收集2019—2023年克拉玛依区的肺结核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9—2023年累计报告肺结核477例、年平均发病率29.48/10万,年度发病率为22.55/10万~38.32/10万,呈现下降趋势(趋势χ~2=4.929,P<0.05);肺结核病例报告未见明显季节性,出现两个小高峰,第一个高峰期是每年的4—6月,第二个高峰期是每年的10月至次年春节前后;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报告病例数最多,分别为164例(占34.38%)、106例(占22.22%)。结论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肺结核发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应对离退休、家务及待业等人员,持续实施全民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规范治疗、合理管理,同时须加大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宣传教育力度,以控制肺结核疫情,实现终止结核病目标。
2025年04期 v.40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周春娟;王爱龙;李涛涛;杜欣;
目的 了解嘉峪关市居民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3年嘉峪关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描述性分析死因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5—2023年嘉峪关市居民的总粗死亡率518.58/10万。男性的粗死亡率604.34/10万,高于女性的423.48/10万(χ~2=382.850,P<0.001)。全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以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86.16%。结论 2015—2023年嘉峪关市男性死亡率较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嘉峪关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2025年04期 v.40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振鸿;林满治;张卓平;陈莉芳;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导出湖里区户籍的所有死亡个案,死亡时间为2014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ICD-10)进行编码归类。利用Joinpoint 4.9.1.0软件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23年湖里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5.28,t=-2.895,P<0.05));男性的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粗死亡率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APC=-4.77,t=-2.842,P<0.05),以年均4.77%的速度下降;粗死亡率自45岁~组明显上升,≥85岁组达到峰值。结论 2014—2023年湖里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总体下降,女性下降趋势明显,高龄居民仍为重点人群;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的居民,持续调整预防控制措施。
2025年04期 v.40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文华;陈梅英;邓巧芳;吴丹;
目的 采用多重荧光PCR法检测6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核酸,了解龙岩市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感染流行情况。方法 采集龙岩市第二医院2023年3月—2024年2月的2 79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通过多重荧光PCR技术检测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并对病原体在人群和不同季节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龙岩市2 79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6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阳性检出率为45.91%,其中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分别占78.21%和21.79%。阳性率最高的是肺炎支原体(MP),为14.33%,其次为甲型流感病毒(Flu A)和人鼻病毒(HRV),阳性率分别是8.79%和7.54%。不同性别患者的6种病原体核酸检出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6,P>0.05)。不同年龄组Flu A(χ~2=1.982)、乙型流感病毒(Flu B)(χ~2=6.658)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χ~2=87.817)、呼吸道腺病毒(ADV)(χ~2=86.589)、HRV(χ~2=110.438)和MP(χ~2=320.611)在不同年龄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少年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最高。4个季节的Flu A(χ~2=118.828)、Flu B(χ~2=121.843)、RSV(χ~2=106.612)、HRV(χ~2=67.083)和MP(χ~2=74.401)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和Flu A是引起龙岩市民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并且不同年龄、季节的病原体检出情况有差异,龙岩市民可以针对性做好防治工作。
2025年04期 v.40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莹;
目的 了解沙门氏菌传统玻片凝集法、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特异基因扩增方法分型的差异。方法 从2024年洛阳从事食品等行业人员健康体检粪便样本分离沙门氏菌48株,比较玻片凝集法等3种方法在血清分型成功率、手工操作时间(hands on time,HOT)、总周转时间(total turnaround time,TAT)、操作难度和成本方面的差异。结果 玻片凝集法分型成功率83.33%,HOT为1 h、TAT为3~6 d,分型成本160元/株,对操作技术和抗血清质量要求高;MLST分型成功率97.92%,HOT为0.5 h、TAT为3~5 d,分型成本430元/株,操作仅需要细菌DNA提取技术;特异基因扩增法分型成功率79.17%,HOT为0.5 h、TAT为1.44 h,分型成本100元/株,要求操作熟悉PCR操作技术。结论 玻片凝集法对技术和抗血清质量要求较高、操作流程长;MLST法分型成功率高、技术要求低、成本较高;特异基因扩增技术要求低、操作流程短、成本低。
2025年04期 v.40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光阳;
目的 了解2023年河南省漯河市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HIV-1核酸定量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 对漯河市既往和新发现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RT-PCR方法检测HIV-1核酸。结果 2 870例HIV/AIDS中,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为295例、占10.28%,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500个/μl为1 202例、占41.88%,CD4~+T淋巴细胞数>500个/μl为1 373例、占47.84%;HIV-1核酸量<30 cps/ml为2 278例、占79.37%,HIV-1核酸量30~999 cps/ml为341例、占11.88%,HIV-1核酸量≥1 000 cps/ml为251例、占8.75%。HIV-1核酸量<30 cps/ml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趋势χ~2=395.990,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1核酸量呈负相关(r=-0.428,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多的样本,HIV-1核酸量较少;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效果后,病毒抑制效果较好。
2025年04期 v.40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